部首 | 部首以外筆畫 | 總筆畫 | 日 | 4 | 8 |
---|
míng
1.光亮,光線充足的。與「暗」相對。例明月、明亮 ◎
2.清楚。例是非不明、黑白分明、去向不明
3.公開、顯露。例明鎗易躲,暗箭難防。
4.通曉。例明白、明瞭、深明大義
5.聰慧。例明智、聰明
6.心地磊落的。例明人不說暗話。
7.才德高顯的。例明君、明主
8.時序次於現今的。例明天、明年
9.視覺眼力。例失明、明察秋毫
10. 朝代名。(西元1386∼1644)朱元璋代元,國號明,十六帝。首都在應天府(南京) ,成祖政變成功後移至順天府(北京),屢受北方蒙古人及東南沿海日寇海盜的騷擾,最後亡於滿清。
[動]
1.通曉。如:「明瞭」、「明白」、「他是個深明大義的人。」
2.使通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3.昭示、彰顯。《禮記.郊特牲》:「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4.發亮。《詩經.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形]
1.光亮的。如:「明月」、「明亮」。《文選.謝惠連.秋懷詩》:「皎皎天月明。」
2.清晰的。《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3.聰慧、悟性很高。如:「聰明」、「明智」。《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夫見機而作,不處凶危,上聖之明也。」
4.公開的、顯露的。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5.才德高顯的。如:「明主」、「明君」。
6.磊落的。如:「明人不做暗事」。
7.乾淨、整潔。如:「窗明几淨」。
8.顯著的。如:「明顯」、「明效」。
9.時序在後的。如:「明天」、「明年」。
[名]
1.視覺、目力。《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三國魏.王粲〈贈文叔良〉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
2.陽。相對於「陰」。《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
3.神靈。如:「神明」。
4.朝代名。參見「明朝」條。
5.姓。如清代有明耀光。
明朝(1368-1683)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朝末年政治腐敗,種族紛爭,天災不斷,民不聊生,民變暴動屢禁不止,平民朱元璋加入紅巾軍並在其中乘勢崛起,跟隨佔據濠州的郭子興. 郭子興死後,朱元璋被當時反抗軍擁立的小明王韓林兒封爲左副元帥,並率部眾先後攻佔滁州、和州等地,並最終攻佔集慶(今南京市),採取朱升所建議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政策,以鞏固根據地,讓士兵屯田積糧減少百姓負擔,以示自己為仁義之師而避免受敵. 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建立西吳政權. 1368年,在掃滅陳友諒、張士誠和方國珍等羣雄勢力後,朱元璋於當年農曆正月初四日登基稱帝,立國號爲大明,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故又稱朱明,之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並收回了燕雲十六州,結束了蒙元在中國漢地的統治,統一天下. 明初天下大定,經過朱元璋的休養生息,社會經濟得以恢復和發展,國力迅速恢復,史稱洪武之治. 朱元璋去世後,其孫朱允炆即位,但其在靖難之役中敗於駐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也自此失蹤. 朱棣登基後遷...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e647d10f148d86acf6a75343e1c2e41c | fca811d4f0275ef8ebab2ce9c4683827c8488fb6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