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yáng míng shān
山名。位於臺北市之北,七星山之南。大正十二年(西元一九二三年),由日本人山本義信開發為公園。臺灣光復後,劃定特別區,進行有計畫的整建工作,開闢出前山公園與後山公園。山多溫泉、櫻花,為臺北近郊名勝之一。每年二月中旬至四月初為花季,園內茶花、杜鵑花等盛開,上山賞花者絡繹不絕。舊稱為「草山」,民國三十九年為紀念明代大儒王陽明而改名為「陽明山」。
陽明山國家公園是中華民國設置的第三個國家公園,由內政部營建署管轄,前身為臺灣日治時期成立之大屯國立公園(1937-1945). 位於臺北都會區近郊,行政區域 包括臺北市北投區、士林區,新北市的萬裏區、金山區、石門區、三芝區、淡水區一帶;地理上則屬於大屯火山彙區域,1985年9月1日公告計畫,1985年9月16日成立管理處,轄內面積經過三次通盤檢討,至2013年為11,338公頃 . 陽明山原名草山(臺羅:Tsháu-suann),泛指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小觀音山這一帶的山區,而非單指某座山峯. 清治時期,官府憂慮賊寇可匿於林中竊取硫磺,故定期放火燒山,因此整個山區只能長出五節芒這類的芒草. 日治時期,1927年,臺灣日日新報舉辦民眾投票,選出「臺灣八景十二勝」,草山獲選為臺灣十二勝之一. 日本人稱草山為「臺灣的箱根」. 1932年成立大屯國立公園協會,將大屯山地區列入國立公園的範圍. 1937年12月27日,大屯國立公園與次高太魯閣、新高阿里山兩處國立公園同時成立,直到1945年二次大戰日本投降. 唯當時的大屯國立公園尚包括淡水河對岸的觀音山. 1945年國民政府接管臺灣,...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8775adb19d6529476f95cb4cdb2e74a6 | eafa4b1eacb37f88dcb91214cf3a343c7d4403d6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