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明

ㄨˊㄇㄧㄥˊ

wú míng

解釋

1.怒火。《劉知遠諸宮調.第一一》:「平白便發無明,不改從前窮性氣!」《紅樓夢》第二八回:「正是一腔無明,正未發洩。」也作「無明火」。

2.佛教用語。佛教謂不能了知現象的真實性的原始愚痴。為十二因緣的第一支,是一切煩惱的根源。《維摩詰所說經.卷上.菩薩品第四》:「緣起是道場,無明乃至老死皆無盡故。」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無明(梵語:,巴利語:),又名無明支,佛教術語,名煩惱的別稱,為明的相反詞;爲十二因緣之首位,一切苦之根本. 因對法界不如實知見,所以造作顛倒的行為;即闇昧事物,不通達真理與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的精神狀態. 亦即不達、不解、不了,而以愚癡爲其自相. 泛指無智慧、愚癡. 俱舍宗、唯識宗立無明爲心所(心之作用)之一,即稱作癡(梵語:). 說一切有部將其列入大煩惱地法. 在梵文,源自動詞vidyā,字面意義為「看到」、「知道」,常漢譯為明. 這個單字源自於原始印歐語字根 *weid-,意為看到,或知道. 與拉丁文動詞 vidēre(看到),或英文動詞 wit有相同來源. 加上否定詞頭a-,形成這個單字. *一念無明 *無始無明 大目犍連尊者《阿毘達磨法蘊足論》緣起品第二十一: 云何無明. 謂於前際無知. 後際無知. 前後際無知. 於內無知. 外無知. 內外無知. 於業無知. 異熟無知. 業異熟無知. 於善作業無知. 惡作業無知. 善惡作業無知. 於因無知. 因所生法無知. 於佛法僧無知. 於苦集滅道無知. 於善不善法無知. 於有罪無罪法無知. 於應脩不應脩法無知. 於下劣勝妙...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bdb8fdb927529efadcc7e4b81341def1 6cec788b3cbc5aed0c2799863bfa47b64aa32301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