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部首以外筆畫 總筆畫
2 4

ㄖㄣˊ

rén

解釋

1.親愛。民愛物

2.寬厚善良的德行。愛、

3.一般人。

4.果核中的種子。、核、花生

5.寬厚、有德性的。政、術、人君子

6.有感覺、感受的。麻木不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動]

親愛。如:「民愛物」。

[名]

1.寬惠善良的德行。如:「愛」。《論語.陽貨》:「子張問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

2.有德的人。如:「泛愛眾而親。」

3.一般人。通「人」。如:「同」。

4.果核中的種子。如:「果」、「杏」、「桃」、「花生」。

5.姓。如五代時有裕。

[形]

1.寬厚、有德性的。如:「政」、「術」、「人君子」。

2.有感覺、感受的。如:「麻木不」。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是古代中國人的倫理觀念,因爲儒家的發展而成爲中國古代重要的道德標準、人格境界及哲學概念. 孔子之前已經有關於“”的觀念,但是孔子對“”的重視和闡述提高了它的重要性. 很多學者認爲“”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與義合稱為義. 專家現在大都認為甲骨文沒有“”字. 甲骨文唯一的“”字曾被認為出現在一塊殘片上,但是由於有不少疑點,因此不為多數專家接受. 金文中首先發現的“”字(𡰥),是1977年出土的中山王鼎(西元前310年)上的. 1981年陝西出土的夷伯夷簋,爲西周晚期之器 (約西元前850年),器身上出現了一個“”字,這個“”字對應於器蓋上的“屍”字;由於器身上所有其他字都和器蓋上的一致,器身上的“”字可以斷定和“屍”通假,這件器皿是“”字出現的一個里程碑. 郭店楚簡(西元前300年)發現三個字:(身+心)、(人+心)和忎.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約西元前300年)則有兩個“”字:(身+心)和忎. 戰國時代(西元前403--221年)的古璽印中也有一些“𡰥”字,但是精確的年期卻不能確定. 現在通用的“”字是由秦朝(西元前221-207年)統一文字後使...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cfa6a08f21f09b8acaa5015de7fd3463 0241603f8c1eafdc327855736dadfc2b9419762e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