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部首以外筆畫 總筆畫
7 10

ㄒㄧㄚˋ

xià

解釋

1.一年四季中的第二季。約當我國農曆的四、五、六三個月,即陽曆的六、七、八月。氣候最熱。天、季、炎

2.古指中國。

3.朝代名。(西元前2205∼前1766)禹受舜禪讓所建立。建都陽城、安邑等地。傳至太康,被后羿所逐,後有少康中興,傳至桀,暴虐無道,為商湯所逐而亡。

4.姓。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名]

1.一年四季中的第二季。農曆指立至立秋的時期。一般而言氣溫較熱,若以北半球氣候而論,大概指從五月或六月至八月或九月的期間。如:「炎」、「盛」。

2.泛指中國。如:「華」。《書經.舜典》:「蠻夷猾。」

3.五彩的顏色。《周禮.天官.染人》:「秋染。」漢.鄭玄.注:「染者,染五色。」

4.高大的房屋。通「廈」。《楚辭.王襃.九懷.陶壅》:「息陽城兮廣,衰色罔兮中怠。」

5.朝代名。參見「朝」條。

6.姓。如漢代有牟。

[形]

高大。《詩經.秦風.權輿》:「於我乎,屋渠渠,今也每食無餘。」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季是一年四季的第二季,也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同時也是一年中太陽高度最高、白晝最長的季節. 北半球的季依公曆通常被認為在6、7、8月,但實際則隨地區而不同. 季是許多農作物旺盛生長的季節,充足的光照和適宜的溫度給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條件. 此外,由於季時全球大部份中小學學生都放暑假,因此也是相當旺盛的學生旅遊季節. 以北半球為例,除了赤道一帶其他地方都有季:曼谷季約八個月、北極季約五個月(另外七個月為冬季). 在中國,季從立開始,到立秋結束;中國的一些地區則爲至至9月份(南北方有一定差異,福建、廣東一般至秋分結束,長江中下游一帶至處暑,而北方地區則至立秋). 香港、日本通常將6月、7月、8月訂為季. 在北半球一些地區則稱至至秋分爲季. 在南半球,一般將12月、1月和2月訂爲季. 氣象學上以連續5天平均氣溫高於22攝氏度爲進入季的標誌. 在北半球的季夜空中最顯眼的是隔着銀河相望的天琴座和天鷹座、以及其間的天鵝座. 他們各自所含的一等星即織女一・河鼓二・天津四相連形成一個大三角型即季大三角. 織女一和河鼓二也分別代表了東亞地區七夕傳說中的織女和...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ㄐㄧㄚˇ

jiǎ

解釋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參見「楚」條。

重編國語辭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d4b37c9f04ea7ffbc51bec8ce1abb2cb ce0a21de8541f96c65d6ecf5008248d4d2b436ae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