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

ㄏㄨㄚˊㄒㄧㄚˋ

huá xià

解釋

古代漢族的自稱。今指中國。華夏之光、華夏子孫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原指史前分佈於黃河流域中下游的部落,這些部落被後世視為中華文明的開端。後為「中國」的代稱。如:「華夏之光。」《三國演義》第七五回:「近聞雲長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華夏,意思與中華相等,最初是指史前黃河流域中下游一帶分佈的若干部落或政治共同體所組成華夏人羣,被後世視爲漢文化及中華文明的起源之一 . 根據《史記·五帝本紀》載,五帝中的首位是黃帝,後來的人稱黃帝爲漢族的始祖. 黃帝之後,最著名的有唐堯、虞舜、夏禹等人. 禹是夏 氏部落之領袖,姒姓,又稱夏禹、大禹. 夏禹治水有功,繼位於舜當了中原各部落之共主,成為華人的第一個君主之世襲王朝(家天下之始),也就是夏朝. 夏朝在上古為中央大國 ,但“夏人”一般是指夏朝遺民 . 而“華夏”僅為漢朝之前的代名詞 . 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意即因中國是禮儀之邦,故稱“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國人的服飾很美,故作“華”,漢代之後,久而久之“華夏”便成了漢族的代稱 及作為中國的代稱. 目前中國可信文獻中,最早出現華夏二字並稱的,是《尚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僞孔傳》將其解釋爲“冕服採裝曰華,大國曰夏”. 《左傳·定公十年》“裔不謀夏,夷不亂華”. 《春秋左傳正義》:“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意即因周朝是禮儀之邦,故...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6e8c1cb6e705d523ee7578726f4b5fe0 410921aee08701a55cbd9c232db5e6f6fd02e736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