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夏

ㄓㄨㄒㄧㄚˋ

zhū xià

解釋

古代對中國的泛稱。封建時代,天子之下,諸侯國很多,故稱為「諸夏」。《左傳.僖公二十一年》:「以服事諸夏。」《論語.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諸夏,是指中原諸侯國 ,和最初周朝同姓、姻親與受功的諸侯 ,後來廣義成為中原諸侯國的代稱,頻繁出現在春秋戰國的典籍中. 周人自稱為「有夏」或「時夏」,在春秋戰國時代,周朝諸候自稱為「諸夏」或「華夏」. 在周之前,在春秋戰國文獻中,相傳另有一支稱為夏的氏族人羣,建立夏朝,後為商人所滅. 公羊家認為,孔子作《春秋》,為新王,重新調整三統 . 在《公羊傳》中,以魯為中國,魯之外的其他諸侯國為諸夏諸夏之外為夷狄 . 毛詩也有類似見解 . 在春秋時代,魏國被認為夏朝的故地,因此在戰國時代,魏國國君自稱夏王 . 1987年在寶雞太公廟發現秦國銅器,約秦景公時代所做,其中秦公鐘與秦公簋中,有「虩事蠻方」和「虩事蠻夏」銘文,專家譯為「以恐懼治理蠻(方)夏」. 「蠻夏」一詞就是秦國周圍的屬邦. 《雲夢睡虎地秦簡》中,稱秦國屬邦為夏,離開屬國,稱為去夏 . 臣邦人與秦國女子結婚,所生子女,稱為夏子 . 張政烺認為,秦國認為自己為中國,其周圍臣屬小邦則稱為諸夏 . 《左傳》以夏為中原諸邦 . 古文經學家說法亦近似 . 中國在漢朝之後,大體上採用古文經學家的說法 . 中國上古史學者許倬...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92c4133e99d976763211c7022e529e75 0143e260096109ae8786b8956eaa280c1ead717e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