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部首 | 部首以外筆畫 | 總筆畫 | 羊 | 13 | 19 |
---|
láng
[名]
不羹:地名。春秋時地,故址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襄陽縣東南。《左傳.昭公十一年》:「楚子城陳、蔡、不羹。」晉.杜預.注:「襄陽縣東南有不羹城,定陵西北有不羹亭。」
羹,為一種黏稠濃湯. 主要由肉、菜及勾芡調和,亦能加麵成為麵羹. 另亦有甜如豆沙、糖等做成的甜食. 羹的定義廣泛,做法簡單,因此其出現年代可以追溯至很久以前. 歷史上也有不少關於羹的敘事,例如: *「分一杯羹」這個成語就是源自於楚漢相爭時劉邦和項羽間的一段小故事. 參見「劉太公」條目. *「閉門羹」,最早的典故是古時妓女拒絕客人進門,僅作羹待客而不與之相見. 被引申為拒客之意. *唐朝詩人王建有名的一首詩《新嫁娘》:「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 *調羹就是指喝湯用的湯匙. 臺灣的麵店或是夜市小喫店常見到羹,但店家常寫作俗字「焿」. 「羹」字則常使用在羊羹. 極少數情況被誤寫作「粳」. 臺灣常見的羹類食物有肉羹、羊肉羹、浮水蝨目魚羹、蝦仁羹、生炒花枝、魷魚羹及𩵚魠魚羹等,除了單純以羹湯為食外,另外亦常佐以麵條、米粉或粄條等,如加麵條則稱作「某某羹麵」,加米粉或粄條則依此類推. 此外,臺灣臺中有一種利用外表像烏龍麵的黃麵做為材料的小喫,叫做「大麵羹」. 甜食的羹中,最常見的應該就是羊羹了,雖然現在羊羹看來和羹湯大異其趣. 但有一種說法...閱讀更多
gēng
用肉、菜等勾芡煮成的濃湯。例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唐.王建〈新嫁娘詞〉三首之三)
[名]
用肉、菜等芶芡煮成的濃湯。《左傳.隱公元年》:「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三國魏.曹植〈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鼓以為汁。」
[動]
一種烹飪方法。材料加水或高湯煮滾,用芡粉勾芡成薄糊狀。
MD5 | SHA1 |
---|---|
3b234ae726acb5cbe13b5cb988895b8b | 5fbd40eee1b026477a0ea2cea3b6020ccc390bf3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