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 部首以外筆畫 | 總筆畫 | 衣 | 7 | 13 |
---|
bǔ
1.將破裂、破損的地方修好。例補衣、縫補、補破網 ◎
2.添足所缺少的。例補充、填補、遞補
3.助益、裨益。例於事無補、不無小補
4.補充養分。例補品、冬令進補、十全大補湯
[動]
1.將破裂、破損的地方修好。如:「補衣」、「補破網」、「亡羊補牢」、「煉石補天」。唐.杜甫〈佳人〉詩:「侍婢賣珠迴,牽蘿補茅屋。」
2.添足所缺少的。如:「補充」、「填補」、「添補」。《國語.越語上》:「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
3.填入空缺的職位、名次等。如:「候補」、「遞補」。《漢書.卷八八.儒林傳.序》:「太常擇民年十八以上儀狀端正者,補博士弟子。」《老殘遊記》第三回:「玉佐臣要補曹州府了。」
4.助益、裨益。如:「於事無補」、「不無小補」。漢.王充《論衡.自紀》:「為世用者,百篇無害;不為用者,一章無補。」
5.補救、彌補。《詩經.大雅.烝民》:「袞職有闕,維仲山甫補之。」漢.毛亨.傳:「仲山甫補之,善補過也。」漢.鼂錯〈賢良文學對策〉:「救主之失,補主之過,揚主之美,明主之功。」
[名]
1.營養的食品。如:「冬令進補」、「十全大補湯」。
2.姓。如唐代有補珍珠。
補子又稱胸背,簡稱補,指明朝及清朝、朝鮮王朝、越南黎朝至阮朝、琉球國官員服裝上,位於胸前和背後的方形裝飾. 不同等級的官員補子的圖案不同,而文官和武將的補子又不同. 文官的補子的圖案用飛禽,武將的的補子用猛獸. 繡官服上的補子,是識別官員等級的一種標識. 補子隨官職而存在,且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製作. 因此有極高的工藝價值和歷史價值. 如今,它已成了一種珍貴的文物藏品. 補子起源於唐(武周)盛行於明、清. 補子起源於武周,武則天在服色的基礎上於公服的胸前加以百花剌繡,以此加以細化區分官員品階等級. 清代裝飾有補子的官服稱爲“補服”. 清朝官服最常見的是一種比袍短而比褂長的“外套”,或稱“外褂”、“補褂”. 明朝的補子前後圖案一致,而清朝的補子分前後兩半. 明朝的補子一般在40釐米見方左右,清代則一般在30釐米左右. *賜服,有座蟒、蟒、飛魚、鬥牛、麒麟等. *節令應景補子,有葫蘆(臘月廿三祭竈至過年)、燈景(上元)、五毒艾虎(端午,午月初一至十三)、鵲橋(乞巧節)、陽生(冬至)、菊花(重陽)、鞦韆(清明)、玉兔、等吉服補子. *壽服生日補子. *文武品秩補子...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467c647dee36b75781bf03d9fe92cbcc | 1e0e79cd9f9c987e97a0aef91b1f7792c9a24877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