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闕

ㄅㄨˇㄑㄩㄝ

bǔ quē

解釋

1.填補缺漏,匡正錯失。《晉書.卷三六.張華傳》:「華遂盡忠匡輔,彌縫補闕,雖當闇主虐后之朝,而海內晏然,華之功也。」

2.職官名。唐置,掌諫諷和舉薦。其中左補闕屬門下省,右補闕屬中書省。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補闕,唐代言官,職掌規諫朝政缺失. 武則天垂拱元年(685年)設置左補闕於門下省、右補闕於中書省,左、右各二人,位秩從七品上,官名來自「言國家有過闕而補正之」,職掌與拾遺相同,「掌供奉諷諫,扈從乘輿. 凡發令奉事有不便於時,不合於道,大則廷議,小則上封. 若賢良之遺滯於下,忠孝之不聞於上,則條其事狀而薦言之. 」才能尚可就能授任補闕,不拘出身官階及銓敘. 補闕也設有內供奉,無定員額,資格、俸祿與正官相同. 天授初年(690年),左、右補闕各增加三員,與原有四人合計為十人. 神龍初年(705年),依舊改回左右各二員. 北宋改名為左右司諫 . 南宋沿置,隨後撤罷. 明初設左右司諫,不久即撤職,建文帝再設置補闕,明成祖即位後再度廢除. div class = *《唐六典》卷八·門下省 *《唐六典》卷九·中書省...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ea0f5a7f55b9529ce43e3922a3ab87c1 4e6d349eba0583a7b03d8163261becdb4ef107c0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