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部首 | 部首以外筆畫 | 總筆畫 | 心 | 17 | 20 |
---|
chàn
1.懊悔、悔過。例懺悔、愧懺
2.僧侶為人祈禱悔過。例拜懺
3.僧侶為人祈禱悔過所唸的經文。例《梁皇懺》、《王皇懺》
[動]
悔悟。如:「懺悔」。《晉書.卷九五.佛圖澄傳》:「佐愕然愧懺。」
[名]
僧侶為人祈禱悔過所唸的經文。如:「拜懺」、「三昧水懺」。《水滸傳》第七一回:「道士齊宣寶懺,上瑤臺酌水獻花。」
懺悔(kṣama-āpatti-pratideśana;sharpa),佛教術語,爲懺摩(kṣama)和悔(āpatti-pratideśana)的組合詞,意爲對自己的過失、罪業表示慚愧,請求他人容忍、原諒,並決心今後永不再犯. 懺悔在佛教儀軌中有重要意義. 懺摩(kṣama),在梵語中意爲“(求)忍”,即對自己過去所作過錯表示慚愧,請求他人容忍、原諒. 漢語中本無“懺”字,譯師以“忄”(心)作義符、“韱”(或爲“讖”省)作聲符,造出“ ”字,作爲音譯字. 後簡化字也作“ ”. 一說懺的含義近乎漢語的悔,因此也將兩者組合爲“懺悔”,表示近似的意義;一說懺、悔二字義略有不同,“懺”表示對從前惡愆的後悔,“悔”表示今後不令再犯. 義凈法師認為,懺摩(kṣama)是請求對輕罪的忍諒,悔是梵語阿鉢底鉢喇底提舍那(āpatti-pratideśana)之譯,即“犯、罪”(āpatti,阿鉢底)加“陳說”(pratideśana,鉢喇底提舍那),表示發露、舉出自己的過錯,不覆藏己罪,也譯作“說罪”. 懺悔在佛教中具有重要意義. 懺悔是對自己從前所造之惡業,表示慚愧,請求諒解,並發誓今後永不...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b26bea4627bb05916431d5323ae0ce89 | ad46b9fb219fd3b2cada8da6fa4c0d1443134c10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