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懺

ㄕㄨㄟˇㄔㄢˋ

shuǐ chàn

解釋

1.佛教典籍。全稱為「慈悲水懺法」,相傳為唐知玄撰,三卷。據說唐朝悟達國師知玄左股曾經長了一粒瘡,非常痛苦,求醫無效,後得到一位異僧引水洗瘡,知道是前世果報,為消除罪業,所以編慈悲水懺法,以為修行的法本。

2.依慈悲水懺法而舉行的懺悔修行。是至今在中國最流行的懺法之一。也稱為「慈悲水懺」、「慈悲水懺法」。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水懺,又稱之為慈悲水懺法、慈悲道場水懺、慈悲三昧水懺,為根據印度大乘「佛名懺悔經典」於唐末五代時期所製成的禮懺文本,收錄於大正藏諸宗部 . 《別譯雜阿含經》中,佛陀將善法譬喻為法水,表示身心具足受戒、懺悔之法,《水懺》取水的淨除之意,契接懺悔法門的修行精神,以法水洗淨身、口、意三業的染污 . 白金銑認為《水懺》的主體內容(三障懺悔文字)是印度大乘佛教「以水洗瘡」的緣起療心之懺悔譬喻,其根本方法是眾生須以緣起的「慈悲心力」、「悲喜心水」進行懺悔,不是依賴〈水懺序〉中迦諾迦尊者的「三昧法水」 . 《水懺》三卷的諸佛菩薩名號,與三障懺悔文字內容之資料,在「梁代之時」(六世紀)已由中國人「纂集編寫」而存於佛名懺悔經典之中 . 據比對,《水懺》中的「諸佛菩薩」名號,與北魏菩提流支譯的十二卷本《佛名經》卷八之名號相同. 另外,敦煌本「二十卷《佛名經》」(後又演變為十六卷本《佛名經》)殘卷中的「三障懺悔文字」,與《水懺》中的「三障懺悔文字」亦幾乎全同 . 唐末五代時,敦煌佛教人士由十六卷《佛名經》或《大佛略懺》中抄出「諸佛菩薩名號」與「三障懺悔文字」,捨去了《馬頭羅剎經》與《地獄報應...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9eefeb099ae3ca7cfce275373fd519fa 85f4a05195abf29ab7279b14655e5b8de1d3ea20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