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米

ㄔㄠˇㄇㄧˇ

chǎo mǐ

解釋

1.把米炒熟。《南史.卷九.陳本紀.武帝》:「齊所據城中無水,水一合貿米一升,一升米貿絹一匹,或炒米食之。」

2.炒熟的米,或將煮熟的糯米晾乾後再炒而成的食品。如:「炒米糕。」《儒林外史》第三回:「買了四隻雞,五十個蛋和些炒米、歡團之類,親自上縣來賀喜。」

3.蒙古人的日常食物。用煮熟後再炒熟去殼的糜子米拌牛奶或黃油做成。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蒙古炒米,方法是先將黃米放入水鍋裏煮到米嘴開裂,才能放入大竈與沙子一同爆炒,趁著鍋熱了趕緊將沙子與米糠過篩,炒米便可食用. 呈黃色,米粒看似堅硬,喫起來則是乾脆的,色黃而不焦,帶有特殊香味. 做法分爲炒脆米與炒硬米兩種. 炒脆米時,燒紅鐵鍋裏的沙子,然後放入泡脹的糜子,快速攪拌,待黃米崩出米花,水分蒸發完畢,快速出鍋並過篩. 炒硬米可以不放沙子,幹炒到半生不熟即可. 冷卻後,碾去黃米的糠皮. 炒米可以與肉湯或肉丁一起煮米粥;還可以用奶茶泡着喫,如果加黃油、奶豆腐,味道則更好;還可用酸奶或鮮牛奶,加入奶油、白糖等泡食. 炒米食用方便、快捷,又特別耐飢, 因而是蒙古族生活中不可缺的食物....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d2df358f0e5c1a372b6678f6683555e9 1092f5da1c5ace239859e901ee4f52dee8aec748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