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shēng chǎn lì
每單位生產資源的生產效率。例普遍利用機器自動運作可以提高生產力。
指生產過程中產出對投入之比率,即一單位投入之產出量,用以衡量該生產過程之效率。當所有產出與投入要素都包含在裏頭的衡量稱為總生產力。當只計算部分投入要素時稱為偏生產力,如勞動生產力。
生產力(英語:productivity 或 productive forces,Produktivkraft)是人對自然的關係,是改造自然和影響自然並使之適應社會需要的客觀物質力量. 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概念. 通常認爲,生產力有三要素:勞動力、勞動資料、勞動對象. 勞動力,或勞動能力,是“人的身體即活的人體中存在的、每當人生產某種使用價值時就運用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 勞動資料也稱勞動手段,是勞動過程中所運用的物質資料或物質條件. 勞動對象即勞動過程中所能加工的一切對象,包括自然物和加工過的原材料. 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合稱生產資料. 孫冶方1980年發表的《什麼是生產力以及關於生產力定義問題的幾個爭論》認爲,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十五年,對生產力問題有三次爭論: # 生產力三要素論和二要素論之爭. 二要素論認爲,生產力由人和生產工具構成. 三要素論在文革時期被批判爲修正主義. 文革結束後三要素論爲大多數學者認可. # 是否要研究生產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爭論. # 生產力有沒有內部矛盾,有沒有“兩重性”的爭論,由李平心提出. 至今,“三要素論”已佔主導地位...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660108c52120f89713aaaa54eebab8ca | 021df07d6885afa045d7e4f440f1f216e7dee35e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