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族

ㄨˇㄗㄨˊ

wǔ zú

解釋

1.漢、滿、蒙、回、藏合稱為「五族」。

2.五氏族。《左傳.襄公十年》:「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

3.五親族。宋.王禹偁〈一品孫鄭昱〉詩:「五族不力穡,終歲飽且溫。」

4.古代五百家稱為「五族」。《周禮.地官.大司徒》:「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受;四閭為族,使之相葬;五族為黨,使之相救。」

5.高句麗的削奴、絕奴、順奴、灌奴、桂婁五部族。

6.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為官妃五族

7.誅連五族。《漢書.卷九○.酷吏傳.王溫舒傳》:「夫古有三族,而王溫舒罪至同時而五族乎!」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五族共和源自清末立憲運動的“五族大同”,是中華民國成立初期的政治口號. 這一原則強調了在中國的五大族羣和諧相處. 以五色旗作爲國旗,分別代表漢(紅);滿(黃);蒙(藍);回(白);藏(黑). 其中“回”在當時泛指回教民衆,亦指回疆各民族,包括新疆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等. 清朝曾將新疆稱爲回疆. 五族共和源自清末立憲運動的“五族大同”. 奉慈禧和光緒之命考察外國憲政歸來的滿人大臣載澤和端方等《條陳化滿漢畛域辦法八條摺》,主張“憲政之基在弭隱患,滿漢之界宜歸大同”,“放棄滿洲根本,化除滿漢畛域,諸族相忘,混成一體”. 同時,以烏澤聲、恆鈞、穆都哩、裕端等一批滿族留日學生爲主,在東京、北京創辦《大同報》及《北京大同日報》,專門以提倡“漢滿人民平等,統合滿、漢、蒙、回、藏爲一大國民”爲宗旨,宣傳“五族大同”. 五族大同是清末立憲派的主流思想,包括梁啓超等亦支持此思想. 1907年,楊度在其主辦的《中國新報》刊登《金鐵主義》,鼓吹五族立憲論,宣傳“五族合一”、“五族一家”. 楊度認爲,領土、人民、統治權爲國家之至關重要的要素,從王朝到現代民族國家的轉型之路中有三個要素堅決不能改變,即“國民...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be805923de0b38a8e8421111ac5d8f3f f90a4bfe10889e417dab9c0f9733b300d4d12362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