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結鶉衣

ㄅㄞˇㄐㄧㄝˊㄔㄨㄣˊ

bǎi jié chún yī

解釋

義參「鶉衣百結」。見「鶉衣百結」條。

典源

此處所列為「鶉衣百結」之典源,提供參考。1、「鶉衣」:《荀子.大略》子夏1>貧,衣若縣鶉2>。人曰:「子何不仕?」曰:「諸侯之驕我者,吾不為臣;大夫之驕我者,吾不復見。柳下惠與後門者同衣而不見疑,非一日之聞也。爭利如蚤甲而喪其掌。」〔注解〕(1)子夏:卜商(西元前507∼前400),字子夏,春秋時衛國人。為孔子弟子,擅長文學,精研《詩》教。孔子歿後,子夏講學於西河,魏文侯師事之。(2)縣鶉:懸掛著的鶉鳥。鶉尾短禿,形似敝衣,因以形容衣服破爛。縣,音ㄒㄩㄢˊ,繫、掛。同「懸」。鶉,音ㄔㄨㄣˊ,鵪鶉,形似雛雞,頭小尾短而圓胖,羽毛以赤褐色為主,善走而不善飛,以種子、穀類、昆蟲等為食。。2、「百結」:晉.王隱《晉書》(據《藝文類聚.卷六七.衣冠部.衣裳》引)董威輦1>每得殘碎繒2>,輒結以為衣,號曰百結。〔注解〕(1)董威輦:董京,字威輦,西晉人,生卒年不詳。太始初至洛陽,行乞於街,著作郎孫楚與之語,奇而載歸。數年後留詩即去,不知所終。(2)繒:音ㄗㄥ,古代絲織品的總稱。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鶉衣百結」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鶉衣百結」係由「鶉衣」及「百結」二語組合而成。「鶉衣」是出自《荀子.大略》。根據記載,孔子的弟子子夏富有文才,孔子死後,他到西河講學,魏文侯相當敬重他,尊他為師。雖然如此,他仍然甘於清苦的生活,衣服像鶉鳥短禿的尾巴一樣,破舊不堪。「百結」則是出自晉.王隱《晉書》。根據記載,西晉初年時,有一個叫董京的人,常披頭散髮,放蕩不羈。每當他到洛陽街上行乞,便撿拾碎布結成衣服穿在身上,號稱「百結」,別人要給他好衣服他都不肯接受。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鶉衣百結」,用來形容衣服破爛不堪。

書證

01.清.孔尚任《小忽雷》第二二齣:「可憐見窮秀才,一朝天賜配,得和諧。百結鶉衣上披紅結綵。」02.《石點頭.卷五.莽書生強圖鴛侶》:「如顏子簞瓢陋巷,子夏百結鶉衣,不改其樂,便過貧窮日子,也依然快活。」

成語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31955ac93e6005ee5dfc9b31c2c3be99 ef92e4b3180c93f5253fae8035fd18c10bb269ca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