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流

ㄧˋㄕˋㄌㄧㄡˊ

yì shì liú

解釋

1.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稱人類的精神現象。其以為精神作用雖常變動,其現象則相續而起,無時或斷,諸精神現象實皆溶成一片,猶如水滴相連,故稱為「意識流」。

2.二十世紀新興的一種小說手法。運用心理學知識,無限制的或只選擇有意識的,記錄一個人心理意識的發展經驗。由於人的意識非理性控制,而似流水般到處自由流竄,因而稱為「意識流」。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意識流文學泛指注重描繪人物意識流動狀態的文學作品,既包括清醒的意識,更包括無意識、夢幻意識和語言前意識. “意識流”一詞是心理學詞彙,是在1918年梅·辛克萊評論英國陶羅賽·瑞恰生的小說《旅程》時引入文學界的. 意識流文學是現代主義文學的重要分支,主要成就侷限在小說領域,在戲劇、詩歌中也有表現. “意識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原是西方心理學上的術語,最初見於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的論文《論內省心理學所忽略的幾個問題》. 他認爲人類的意識活動是一種連續不斷的流程. 意識並不是片段的銜接,而是流動的. 這是“意識流”這一概念在心理學上第一次被正式提出. 20世紀初,法國哲學家亨利·柏格森的“綿延論”強調生命衝動的連綿性、多變性. 他的關於“心理時間”與“空間時間”的區分、關於直覺的重要性以及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的無意識結構和夢與藝術關係的理論,都對意識流文學的發展有過重大影響. 學術界一般認爲意識流是象徵主義文學在小說領域的體現. 但是由於其技巧獨特、成就很高,因此通常把意識流文學當成一個獨立的文學流派來處理. 意識流小說家主張讓人物主觀感...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1c2cff3616291f05a0c722c74557e816 e5e9ec878adfa0e61c8cf6f961d7806cfa1554b0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