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不取

ㄐㄧㄝˋㄅㄨˋㄑㄩˇ

yī jiè bù qǔ

解釋

一分一毫也不苟取。形容人的操守清廉。語本《孟子.萬章上》。他除了應得的俸祿外,餘則一介不取,是個清廉的好官。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一分一毫也不苟取。語本《孟子.萬章上》:「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後用以形容人的操守清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七回:「他窮到擺測字攤時,還是一介不取的;他做起官來,也就可想了。」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一枝小草也不隨便拿別人的。語本《孟子.萬章上》。後用「一介不取」形容人的操守非常清廉。

典源

《孟子.萬章上》萬章問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湯,有諸?」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非其義也,非其道也,祿之以天下,弗顧也。繫馬千駟,弗視也。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1>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注解〕(1)介:野草,通「」(音ㄐ|ㄝˋ)。比喻極微賤的東西。

典故說明

有一次萬章問孟子:「我聽說伊尹曾經以宰割烹調的手藝來要求湯任用他,有這回事嗎?」孟子說:「沒有。不是這樣的。伊尹在莘國的郊野耕種,並且喜愛堯舜的道理。如果不合堯舜的義理,不合堯舜的正道,就是把天下當俸祿送給他,他也會棄之不顧。縱使拴住四千匹馬放在面前,他也不會看一眼。只要是不合道義,即使一支小草,他也不會拿給別人或拿別人的。」後來「一介不取」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一介不以取諸人」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的操守非常清廉。

書證

01.《孟子.萬章上》:「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源)02.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五:「(羅椿)清貧入骨,一介不取,頗有李方叔、謝無逸風味。」03.明.無名氏《運甓記》第九齣:「母親,吾豈不知一介不取,古人高義。前日因魚梁監稅,偶然覓得鮮蚶,聊以製鮓相遺,不謂反遭艴怒,是吾之過也。」04.《醉醒石》第一一回:「丈夫心地光明,一介不取;便沒有鬼神,也不可苟且,況是圖財害人。」05.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一.槐西雜志一》:「(申謙居)天性和易,生平未嘗有忤色,而孤高特立,一介不取,有古狷者風。」06.《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七回:「侶笙這個人,他窮到擺測字攤,還是一介不取的;他做起官來,也就可想了。所以雖然署過幾個缺,仍是兩袖清風。」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形容人的操守非常清廉。

【使用類別】用在「廉潔無貪」的表述上。

【例句】<01>我終身為官,非我應有,一介不取。<02>他是個一介不取的清官,深受民眾的愛戴。<03>人窮志不窮,對於非分之財,我一介不取。<04>他除了應得的東西,一介不取,是個清廉的君子。<05>他是個一介不取的人,把錢交給他保管,絕無問題。

相似詞

相反詞

成語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cf8c04b04b18d45ad9150fd24cfa1486 e3b405d919721d48e6f7acf79208ffb76e1b7eeb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