嶧山刻石

ㄧˋㄕㄢㄎㄜˋㄕˊ

yì shān kè shí

解釋

秦始皇二十八年(西元前219)登嶧山時,為頌揚秦功德而立的碑石。為李斯所書。原石唐時已遇火毀壞,宋淳化四年(西元993),鄭文寶得徐鉉臨本,摹刻於長安,現存於陝西省舊西安府學。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嶧山刻石高218釐米、寬84釐米 . 兩面刻文,共15行,滿行15字,相傳爲李斯所書. 《嶧山刻石》高218釐米、寬84釐米. 嶧山刻石書體是小篆,也就是僅存不多的小篆刻石,傳說是李斯的書法手跡,但於史無據. *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出巡嶧山(今山東鄒縣東南)時所刻.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二十八年東行郡縣,上鄒繹山,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 *原石已被後來曹操登山時毀掉,但留下了碑文. (一說爲北周武帝所爲). *現在的摹本比較有名的是“長安本”. 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鄭文寶根據五代南唐徐鉉的拓本重刻於長安,碑陰有鄭文寶題記. 現存西安碑林. 玆據王昶《金石萃編》錄其全文如下,原文無標點: ...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b57d5dfa015111ba219cfea27d7c0b4c d66d0734444caf2b4106ca0825dbf4c37b03531a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