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

ㄈㄛˊㄐㄧㄥ

fó jīng

解釋

佛教的經典,包括經、律、論等。如華嚴經、四分律、大乘起信論等。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佛教的經典,包括經、律、論等,統稱為「佛經」。《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齋祠跪拜,各成法道,有三元九府、百二十官,一切諸神,咸所統攝,又稱劫數,頗類佛經經。」《二刻拍案驚奇》卷一:「既是值錢的佛經,我們也該看一看;一緣一會,也是難得見的。」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佛經為記載佛語和佛陀教法的經典. 主要指經藏,有時也泛指經律論三藏,以及歷代後賢著作的全部佛典,古代總稱為「眾經」、「一切經」或「大藏經」 . 按佛教傳統和記載語言,佛典可分為巴利語(南傳上座部佛教)、古漢語(漢傳佛教)、古典藏語(藏傳佛教)三大體系,殘存的梵語、犍陀羅語文獻,並衍生出焉耆-龜茲語、於闐語、粟特語、回鶻語、西夏語、蒙語、滿語、日語、韓語、越南語、、高棉語、泰語、傣語、緬語、僧伽羅語、現代漢語和英語等語言的再譯本. 佛教在印度一千多年的發展,誕生了為數眾多的龐大典籍. 儘管有共通源頭,但經過長期抉擇、揚棄與衍生的教判過程,形成了多樣化的面貌 : * 斯里蘭卡、泰、緬等地傳承聲聞乘的上座部教法,以傳至斯里蘭卡島的分別說部──赤銅鍱部中派的《巴利三藏》為主,重視四念處禪修. 傳揚解脫道四向四果,為上座部佛教(Theravāda Buddhism); * 漢字文化圈以論為主幹. 教理之義學肇始於關河(鳩摩羅什、三論) ,後有天台、華嚴、法相,兼說一切有部毗曇學、成實學、俱舍學;行持有參禪(禪宗)、唸佛(淨土)、止觀(天台、華嚴、唯識等),及祕密乘中雜密的儀軌咒語,和純密的...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5f811ff9b806f4d74e6e500b86abc70c cf129d298b4fcdbc5d81ef5efe31d910d97791c1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