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 部首以外筆畫 | 總筆畫 | 木 | 7 | 11 |
---|
fàn
1.和古印度有關的。例梵語、梵文
2.梵語的簡稱。例梵漢對音
3.和佛教有關的。例梵音、梵宇、梵唄
[名]
1.古印度思想中的世界創造原理。為梵語brahma的音譯。古印度婆羅門教認為梵是無所不在的最高實體,修行者最終極的目的就是與之合一。將其神格化則成為宇宙間最高的神,佛教將其歸為天界中的一類。
2.梵語的簡稱。如:「梵漢對音」。
[形]
1.表示和古印度有關的。如:「梵語」、「梵文」。
2.表示和佛教有關的。如:「梵輪」、「梵寺」。
3.清靜。《維摩詰所說經.卷一.方便品第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梵(ब्रह्मन्,),印度宗教概念,源於自祭祀儀式所得的神祕力量,指宇宙的超越本體和終極實在,現世相對來說則只是不真的現象. 又如:梵心(清淨之心)、梵志(以清靜爲志)、梵門(清淨的法門)、梵事(清淨的法事). 「梵」的原意是曼荼羅、祭祀儀式和唱詩僧侶,引申為自祭祀儀式所得的神祕力量;人如作出供奉,端正歌曲,就有「梵生」;再引申為宇宙的精力,天地運行和人類生命,都有賴於梵 . 梵為本體的觀念,則由《吠陀》中宇宙精神主宰「祈禱主」演變而來 . 梵與「我」或「彼一」,都是古印度所指的終極實在,是超越和不可規範的唯一實在,多通過否定(非……,非……)加以講述. 《奧義書》和其後的各正統學派在通過否定後,正面斷定「梵」與「我」的存在,而且是唯一、不二的存在. 這種終極觀是實體性的,在思想的最高位置. 「梵」是「非概念」的,超越一切名相概念和判斷推理,不能靠思辨體驗,只能通過瑜伽直接體驗. 梵我無處不在,現世只是「終極實在」一種扭曲、不充分的表現,追求梵我時必須捨棄與現世的根本聯繫. 婆羅門教視現世是不真的,但亦明白表達在一切無常無我之上,有一個肯定性的梵我境界 . 其後吠檀多宗...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4b4e242bd0b09d1364dd6016b794a060 | c5a866c6f47d4252425b4f3b5721fd173fcce1ab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