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書

ㄈㄢˋㄕㄨ

fàn shū

解釋

印度婆羅門教最古老經典,吠陀的各種無韻體的評注。約在西元前九百年至前七百年間編纂成書。是現存有關印度禮儀史的最古老資料。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梵書(天城體:ब्राह्मण,IAST:) 是古印度的一種宗教文獻. 它的名稱來自於詞根bṛh,“增長,變大”. 參考同源詞:梵(brahman),婆羅門(brāhmaṇa), 梵天(brahmā). 傳統上將梵書視爲吠陀聖典的一部分,附在吠陀本集之後(白夜柔吠陀的梵書部分,即散文體的說明部分是夾在本集行文裏的,其“本集”部分則多半是梨俱吠陀裏已有的頌詩). 它們的編寫時間大約在前900年至前500年之間,這段時間因此被稱爲“梵書時代”. 最古老的梵書可能與夜柔吠陀中的黑夜柔吠陀編寫於同一時期. 梵書用梵語寫成,在其中發展出梵語文學最早的散文體. 在語言學上,梵書是一種重要的研究資料. 在梵書時代,印度盛行祭祀至上主義. 祭祀本身成了宗教的最高目的;天神沒有什麼地位而只是祭祀的對象,通過準確舉行祭祀可以支配天神. 關於祭祀的具體方法,則被祭司集團(婆羅門)設置得無比複雜. 這種現象的本質是誇大祭祀的意義,同時令一般人無法準確舉行祭祀,於是婆羅門種姓可以壟斷其中的好處(婆羅門的主要生活來源是爲他人舉行祭祀,從而獲取佈施). 梵書就是這樣的思想狀態下產生的祭祀手冊. 它們是各派祭司...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7f9da2c0215268d668361841a1c8203a 9a2e995ee9519dda0da15ee3c564954d77df6441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