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部首以外筆畫 總筆畫
9 13

ㄙㄜˋ

解釋

1.樂器名。一種彈撥弦樂器。形狀似琴,長八尺一吋,寬一尺八吋,相傳為庖犧所作。古有五十弦,後改為二十五弦,弦各有柱,可上下移動,以定聲音清濁高低。和鳴

2.狀聲詞。形容風聲。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名]

樂器名。一種彈撥弦樂器。形狀似琴,長八尺一吋,廣一尺八吋,相傳為庖犧所作。古有五十弦,後改為二十五弦,弦各有柱,可上下移動,以定聲音清濁高低。

[副]

單獨、寂寞、蕭條。如:「居」、「蕭」。

[擬]

形容風聲。如:「谷風」。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是中國的一種傳統彈撥絃樂器,外形類似箏但略寬. 按五聲調式定弦,常作爲琴的伴奏樂器,常與古琴並稱琴. 最早的使用記載於《詩經》,唐朝以後為宮廷雅樂樂器. 雖然到現代開始衰微,但在中國文化中卻有很重要的地位. 最早的使用記載於《詩經》,例如《詩經·小雅·鹿鳴》就有“我有嘉賓,鼓吹笙”、雞鳴有“琴在禦,莫不靜好”、關雎有“窈窕淑女,琴友之”之說. 澠池之會上,秦昭襄王要求趙惠文王爲他奏,以藉機羞辱對方. 1978年發掘的戰國墓葬曾侯乙墓中即有十二張陪葬,西漢馬王堆一號和三號墓中也各出土過一張. 實際上漢魏時期的相和歌、清商樂中,就是主要樂器之一. 還有另說是在周朝就有了,《周禮·樂器圖》記載:雅二十三絃,頌二十五絃,飾以寶玉者,曰「寶」,繪文如錦者,曰「錦」. 這兒我們可瞭解到,的弦數爲二十五. 有可能很早期時就已經有二十五條弦,但有些出土文物沒到二十五絃,小於二十五也有. 唐朝之後,主要用於宮廷雅樂之中,元代的熊朋來曾在《譜》中說“廟堂侑歌,唯而已”,由此可以看出其當時地位之高. 朱載堉在《樂律全書》中也記載了大量的譜. 清民時期...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86772e5329e9572f7875c70ba945b0c6 c3365d2a7633aec047142111b6919196d876c972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