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shā huáng
帝俄時代對皇帝的稱號。俄國伊凡四世於西元一五四七年首稱沙皇,至尼古拉二世沙皇制度始被推翻。
沙皇(英語:Tsar;俄語:царь)是部分斯拉夫君主採用的頭銜,此字源於羅馬時期的拉丁語稱號「凱撒」,在中世紀時被視為與「皇帝」一詞擁有類同的地位,即與羅馬皇帝一樣,受他國皇帝或宗教領袖(如羅馬教宗或君士坦丁堡牧首)認許. 此頭銜最先為保加利亞君主採用,後來在拜占庭帝國滅亡後由莫斯科公國承襲. 在彼得大帝改以為「凱旋將軍與獨裁者」(俄語:Император и Самодержец)為主要稱號後,「沙皇」一詞在官方定義下改與「國王」同等,但民間和國外仍非正式地把俄國君主稱爲沙皇. 沙皇一詞來自於古拉丁語caesar,或者古希臘語καῖσαρ的俄語轉寫цезарь,簡化後為царь,源自東羅馬皇帝的名號「凱撒」. 在清朝早期的漢文文書中,俄國君主被稱作“察罕汗”(或作「察漢汗」),轉譯自蒙古語,意為“白人的可汗”. 儘管保加利亞人最早接受“沙皇”這個稱號,始於查士丁尼二世冊封當時的保加利亞可汗爲“凱撒”,但以後的保加利亞可汗都放棄了這個稱號,直到西美昂一世於913年取得對拜占庭帝國決定性的勝利後,效仿拜占庭帝國成例,自稱爲“保加利亞人與羅馬人的皇帝與獨裁者”,並將斯拉夫語...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8ea729bfedd01e7b278eb7a1a40f5bab | bcf953932c91b09af432da6cb3ec1834b919d347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