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痕文學

ㄕㄤㄏㄣˊㄨㄣˊㄒㄩㄝˊ

shāng hén wén xué

解釋

大陸文革後所興起的一股文學潮流。作品主要題材為控訴文革期間四人幫對民眾的迫害。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大陸文革後所興起的一股文學潮流。作品主要題材為控訴文革期間四人幫對民眾的迫害。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傷痕文學泛指中國大陸於1970年代末期“撥亂反正”時期開始的一種文學創作思想(潮流),是中國大陸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最先出現的一種文學現象,為1980年代中國大陸的文學思潮的主流. 主要是表現文化大革命為人們帶來的精神物質上的巨大傷害以及對國家民族前途的反思,是一個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文學現象,在當時中國大陸社會有廣泛影響. 傷痕文學開端於1977年11月劉心武在《人民文學》上發表的小說《班主任》,其名稱來源於復旦大學一年級新生盧新華於1978年8月11日在《文匯報》上發表的小說《傷痕》. 當時評論界認爲《班主任》主要價值是揭露“文革”對“相當數量的青少年的靈魂”的“扭曲”所造成的“精神內傷”,有認爲該篇發出的“救救被四人幫坑害了的孩子”的時代呼聲. 盧新華的小說《傷痕》也在“反映人們思想內傷的嚴重性”和“呼籲療治創傷”的意義上,得到當時推動文學新變的人們的首肯. 傷痕文學早期創作以短篇小說爲主. 一般認爲最早問世併產生較大影響的是莫應豐出版於1979年的《將軍吟》. 周克芹描寫農村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古華的《芙蓉鎮》也是此類主題的代表作. 這些作品許多被改編爲電影和電視...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92982021a1e3660146bd9b4b2beb96d5 b8c0d9a7809d7f5b96d25b32d981ab9ec8edda29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