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dà hé shàng
對和尚的尊稱。《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石勒時,有天竺沙門浮圖澄,……後為石勒所宗信,號為大和尚。」《晉書.卷九五.藝術列傳.佛圖澄》:「勒益重之,事必諮而後行,號曰大和尚。」
和尚(upādhyāya,upajjhāya),佛教術語,又作和上、和闍、和社、殟社、鶻社、烏社、鄔波馱耶、摀波地耶、優婆陀訶、鬱波第耶夜、佛佗. 意譯親教師、力生、近誦、依學、大眾之師. 在藏傳佛教中稱堪布或堪欽. 與其他教派共用的有:大師、法師、師傅、師父. 佛教出家眾,出家時的親近師,即稱為「和尚」,又稱親教師. 和尚與授戒師即阿闍黎意義相近,一位比丘有一位“和尚”,與兩位“阿闍黎”,分別授予他十戒和具足戒,這位比丘是其“和尚”的法統繼承者. 後世佛教沿用為弟子對師父之尊稱,又用以指稱德高望重之出家人,或用以稱呼寺院的住持方丈. 在漢族社會習慣上,把佛教男性出家眾(比丘)較不嚴謹地通稱為“和尚”,與沙門、出家人的意義相近,女性出家眾(沙彌尼、式叉尼、比丘尼等)則通稱為尼姑,但尼姑一詞往往被佛門中人被視為差別用語. 梵文“摀波”意思為「近」,“地耶”意為「讀」,因此鄔波地耶的原義是「弟子所親近習讀的尊師」. 唐慧琳《一切經音義》認為,印度方言稱摀波地耶為殟舍,自西域傳來中國之後,輾轉譯為和尚 . 南宋法雲所著《翻譯名義集》,認為和尚一語乃西域語之轉訛,如龜茲語等之誤轉 . ...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8cccf2ef35c2ec21e25f9b52e87f9185 | b16d965fde5c09ba31e29ad63c496474a245dc07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