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學

ㄒㄧㄡㄘˊㄒㄩㄝˊ

xiū cí xué

解釋

修辭是指如何調整語文表意的方法,設計語文優美的形式,使精確而生動的表現出說者或作者的意象,期能引起讀者共鳴的一種藝術。研究此種藝術的學科即為「修辭學」。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修辭學(英文:Rhetoric)是研究修辭的學問,是語言學的範疇. 修辭是增強言辭或文句效果的藝術手法. 自語言出現,人類就有修辭的需要. 修辭可以令人: * 修飾自己的文章、語言,清楚傳達自己的意思,以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加深別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 * 更清楚瞭解別人的意思,不會受修辭手法的影響而有所誤解. * 便於分析、欣賞文學作品,以進一步理解其作品意涵. 漢語中的最早的修辭一詞出現在《易經》:“修辭立其誠”. 是修飾文辭的意思. 修辭的“辭”可以分為文辭(寫文章所用的)和言辭(或稱語辭,口頭說話所用的). 最初的修辭和語言一樣,重心都在說話方面;就連“辭”這個字最初也是指言語,而非文字的組合——《說文解字》:“訟辭也. ”後來重心才向文辭發展. * 先秦時代就已經有了關於修辭的零星言論. 例如莊子很重視寓言的效果;惠施十分重視譬喻手法. * 漢代時期的學者曾激烈討論《詩經》的基本修辭手法:賦(直述)、比(譬喻)、興(聯想). * 魏晉南北朝之後,不少文學批評作品如各式各樣的詩話、詞話都有談論修辭,但專門談修辭學的作品還很少. 例如劉勰的《文心雕龍》是首部“...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fe8db3872337f7b4a239a7b8724852b4 a9a1deebbd2cdf33a8ff63f028a0af5af45e7ebf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