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朗壹古道

ㄌㄤˇㄍㄨˇㄉㄠˋ

ā lǎng yī gǔ dào

解釋

為一條日治以前南部平埔族移民臺東的天然古道,舊稱為「卑南道」。其位於屏東、臺東交界的海岸線上,至今尚無公路通行。這條古道可從滿州起程,也可由車城循四重溪谷上溯,最後在旭海部落交會,由此沿東南海岸線北上,陸續經過達仁、大武、太麻里,抵達臺東卑南。因為大武於清代舊稱為「阿朗壹」,所以這條路又稱為「阿朗壹古道」。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阿朗壹古道,又稱阿塱壹古道,是臺灣現存的古道之一. 位於省道臺26線未通車段,臺東縣達仁鄉南田村至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之間,南北向,東臨太平洋,鄰近區域保存了臺灣少數僅存的海岸原始森林. 原為清代琅嶠卑南道(今屏東縣恆春至臺東縣卑南)的其中一段. 因公路總局計畫在古道路廊闢建臺26線路段,引起環保團體的抗議. 目前部分路段被劃入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受相關法規的管制保護. 牡丹社事件後,1874年至1895年間(清朝同治13年至光緒21年間),清廷先後開闢八條東西越嶺道路通往臺灣東部. 其中一條道路由恆春鎮通往卑南,即為琅嶠-卑南道,總長約203公里 . 根據文獻紀錄,古道大致由恆春東門起程,往東越小嶺,再溯港口溪北上至源頭附近後,向東翻越山嶺出八瑤灣,最後沿東海岸往北抵達卑南 . 此路線多沿溪或沿海岸而行,地勢較為平坦,自臺灣荷蘭統治時期即被用為通往臺灣東部. 1877年(光緒3年),從八瑤灣沿海岸往北至安朔溪的路段便已開通完成,之後成為先民拓荒、清兵行軍、以及西方學者探險的路線 . 此路段沿著中央山脈東南段與西太平洋之間的礫石與珊瑚礁岩海岸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軍為...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00d4d7359d3d89fcd7b0e9e513e70bdd a3324ab216e8434df272a3129dd585e688652859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