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jī lóng shì
城市名。為我國第二級行政區,位於臺灣東北部,面積約一三二平方公里。舊名「雞籠」,光緒元年(西元1875)因其名不雅而改為「基隆」,取基地昌隆之意。為臺灣北部第一大港,全臺第二大港,水產產業發達,以多雨著名,故有「雨港」之稱。
基隆市,位於臺灣東北部,古名雞籠 ,以深水谷灣之天然港灣著名,乃臺灣最北端的都市,位於市中心的基隆港則是北臺灣首要航運樞紐,因而有港都、臺灣北玄關之稱,亦因氣候多雨而別稱雨港、雨都. 全市人口逾36萬人;轄內95%土地為丘陵地,東、西、南三面環山與新北市相鄰,僅北面有少量平地與東海毗鄰. 基隆在17世紀臺灣信史記載早期,即有漢族等外來移民入墾,與世居於此的平埔族原住民共處,而西班牙殖民者更曾以基隆的和平島做為經略臺灣的基地;但到了清治雍正年間以後,基隆才逐漸有大批漢族移入進行開墾,而發展成為市鎮. 清治末期,基隆因航運地理位置優越、加上週邊有豐富的煤礦蘊藏,清廷於1875年正式設治、並將原名「雞籠」更改為「基隆」,開啟了都市發展的歷史. 日治時代,統治當局以基隆做為全臺首要對外交通門戶,大力進行港口興築與市區建設,使基隆崛起成為臺灣主要都市之一,人口排名曾僅次於臺北、臺南、高雄而躍居全臺第四,此後長期為臺灣首要的航運樞紐. 日治中期的1924年,基隆正式建市;1945年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改置臺灣省轄下的省轄市,仍為全臺航運樞紐. 然而經歷十大建設後臺灣航運中心南移、市區與港口發展腹地...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c1319449838b9b8c78247fc997480f06 | 9e2780607dfcd243849a75393902b94e1de2bb03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