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之高閣

ㄕㄨˋㄍㄠㄍㄜˊ

shù zhī gāo gé

解釋

把東西捆起來,放置於高樓上。比喻棄置不用。由於緊腳,那雙新鞋一直被他束之高閣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把東西捆起來,放置於高樓上。比喻棄置不用。《晉書.卷七三.庾亮傳》:「京兆杜乂、陳郡殷浩並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語人曰:『此輩宜束之高閣,俟天下太平,然後議其任耳。』」也作「置之高閣」。

相似詞

相反詞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把東西捆起來,放置於閣樓上。比喻棄置不用。#語出晉.習鑿齒《漢晉春秋》。

典源

#晉.習鑿齒《漢晉春秋》(據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劉孝標注引)翼風儀美劭,才能豐贍,少有經緯大略。及繼兄亮居方州之任,有匡維內外,掃蕩群凶之志。是時,杜乂1>、殷浩2>諸人盛名冠世,翼3>未之貴也。常曰:「此輩宜束之高閣,俟天下清定,然後議其所任耳!」其意氣如此。唯與桓溫友善,相期以寧濟宇宙之事。〔注解〕(1)杜乂:晉杜陵人,生卒年不詳。字弘理,杜預孫。長相俊美,性格柔和,王羲之稱讚他:「膚如凝脂,眼若點漆,神仙中人也。」後為丹陽丞。乂,音|ˋ。(2)殷浩:?∼西元356,字深源,晉陳郡長平人。喜好談論《老子》、《易經》,在當時負有盛名。(3)翼:庾翼(西元305年∼西元345年),字稚恭,晉鄢陵人,為庾亮之弟。為人有謀略,曾任荊州刺史,拜安西將軍,後來接替其兄庾亮鎮守武昌,抵禦來自北方的侵略。〔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七三.庾亮列傳》

典故說明

據晉.習鑿齒《漢晉春秋》載,東晉的庾翼,在軍事上頗有才能,因為有他鎮守武昌等地,抵禦了來自北方的侵略,讓東晉因此能夠偏安江南。當時文人流行清談,盡說些浮誇無據的言論,其中又以杜乂和殷浩二人最得到眾人佩服,讚美之聲不斷,認為他們才華如此出眾,應該受到重用,給予官職。一向務實的庾翼,對於這些徒逞口舌之能的文人十分厭惡,因此只要有人在他面前讚美這些人,他就會說:「像杜乂、殷浩這樣的人,對待他們應該像對待用不著的東西一樣,先捆起來放在閣樓上,等到天下太平了,再來考慮應該給他們什麼樣的官職。」後來「束之高閣」演變為成語,就用來比喻棄置不用。

書證

0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劉孝標注引《漢晉春秋》︰「是時,杜乂、殷浩諸人盛名冠世,翼未之貴也。常曰:『此輩宜束之高閣,俟天下清定,然後議其所任耳!』」(源)02.南朝梁.費昶〈贈徐郎〉詩:「射策除郎,明經拜爵。家盈鞶帨,人有丹雘。車載斗量,束之高閣。」03.宋.司馬光〈論風俗札子〉:「讀《詩》未盡〈周南〉、〈召南〉,已謂毛鄭為章句之學;讀《春秋》未知十二公,已謂三傳可束之高閣。」04.明.瞿式耜〈顯考府君行狀〉:「當新舊交乘之會,更文移舞弄之秋,易嚮東西,移手上下,一切已行規制,束之高閣。」05.清.梁啟超《飲冰室文集.變法通議.論科舉》:「然則出洋學生中之未嘗無才,昭昭然矣。顧乃束之高閣,聽其自窮自達,不一過問。」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比喻棄置不用。

【使用類別】用於「輕視忽略」的表述上。

【例句】<01>書買回來後,就是要看,而不是把它們束之高閣。<02>他自從和導演發生爭執後,就被束之高閣,幾乎沒有戲可演。<03>自從畢業之後,數學課本早被我束之高閣了,忘得也差不多了。<04>去年他一心想學攝影,如今卻將相機束之高閣,興趣可變得真快。<05>每次遇到同樣狀況,就召開會議熱烈討論,但是決議都被束之高閣,並未執行。<06>多年前就已有預防的方案,只是被束之高閣,如今問題真發生了,不是很冤枉嗎?

相似詞

相反詞

成語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38b4aa07f7af28ae4776c450eaf3fba3 9d3c12b54314700911e96418094d5d173de325dd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