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識

ㄕㄣˊㄕˋ

shén shì

解釋

主導著有情眾生輪迴的心識。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識(विज्ञान,विञ्ञाण,),佛教術語,指人的意識、心智、生命力、理智、分別能力,為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之一. 在早期佛經,經常與心(Citta)、意(Manas)混用,意義接近,但因為用法不同,實際的內涵又有所不同. 其主要是用來作為指區別對象的認知能力. 在梵文,識(विज्ञान,)來自於動詞字根ज्ञा(,意為知道、知識等),加上詞頭vi-(朝向、區別、分別),以及詞尾ana,形成這個單字. 字面意思為區別、理解、聰明的動作,通常指辨別、理解後出現的認知作用. 其與智(ज्ञान,)、了別、表示、令知(梵語:,巴利語:)等,來自相同字根. 《雜阿含經》中,識與心、意經常一同出現,被當成同義詞 . 識的主要功能,在《雜阿含經》中,以「別知」作為識的外顯功能 ,在《增一阿含經》中為「識別是非、亦識諸味」 . 說一切有部阿毘達磨中,以「了」作為識的功能,最早見於《發智論》 ,自《品類論》等始,定義諸識依諸根了別諸境界 . 識是十二緣起之一,無明緣行、行緣識,緣識生名色 ,識與名色共俱 . 識是五蘊中識蘊所攝 ,即為六六法 中的六識身 ,為十二處中的意處 ,十八...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d25cb2d1f09db075bd46fac52b197213 9ab50c65d830ef097e18be0720949158b24800bf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