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ㄉㄠˋㄐㄧㄠˋ

dào jiào

解釋

崇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的宗教。相傳創於東漢張陵,陵著有《道書》二十篇,自號天師,故亦稱為「天師道」。以符咒為人治病,講煉丹長生之術,入教者須繳納五斗米,時人稱為「五斗米道」。始盛行於蜀郡,後經弟子廣布,信徒漸增,遂正式成為道教,流傳全國。長久以來,道教與儒家、佛教思想結合,融入日常生活當中,一般人難以分辨。 △玄門、玄教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崇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的宗教。相傳創於東漢張陵,陵著有道書二十篇,自號天師,故也稱為「天師道」。以符咒為人治病,講煉丹長生之術,入教者須繳納五斗米,時人稱為「五斗米道」。始盛行於蜀郡,後經弟子廣布,信徒漸增,遂正式成為道教,流傳於全國。

相似詞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道教是華夏的本土宗教,道教思想源於黃帝(黃帝學派託言),道教體系最早創始人是五斗米教(天師道)的張道陵,崇拜道家老子爲道祖,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會時期中國人的祭天、祭祖等崇拜活動,至春秋戰國時期吸收神仙方術產生了方仙道,後融合道家、陰陽家的「五行」、「陰陽」等思想合併形成黃帝學派,在漢代中後期形成黃老道,至南北朝經過宗教改革,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道教. 道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 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也積極發展 . 爲戰國時代諸子百家之一的道家只是哲學理論,道教吸收了其以「道德」爲核心概念的理論體系,並將哲學家神化;但直到漢朝中後期纔有教團產生. 張道陵在益州(在今四川省)的鶴鳴山修道,創立了天師道,信奉老子為太上老君,建立二十四治作爲傳教區域. 至南北朝時道教宗教形式逐漸完善 . 唐代太宗皇帝因老子(太上老君)姓李,與國姓相同,於是尊封老子爲唐室先祖. 道教以“道”爲最高信仰,認爲“道”是化生中原萬物的本原 . 道教(包括道家、術士等)與儒學和佛教合稱「三教」,爲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構成部分,是在其中佔據着主導...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608839774f8d207130c61bb9e0e98dc8 99f904ca29abf81374822713dc651e8498746dd9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