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之亂

ㄏㄨㄤˊㄐㄧㄣㄌㄨㄢˋ

huáng jīn zhī luàn

解釋

發生於東漢靈帝中平元年(西元186)的大規模民變。黨錮之亂後,政治黑暗,社會不安,鉅鹿人張角組織太平道作亂,因參加亂事的人都在頭上裹著黃巾,作為標幟,故史稱為「黃巾之亂」。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黃巾之亂,又稱黃巾民變,是中國歷史上東漢靈帝時的大規模民變,也是中國歷史上大規模的以宗教形式(太平道)組織的起義之一,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184年),由張角、張寶、張梁等人領導,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漢末三國時期一干著名羣雄幾乎都有直接、間接參與討伐黃巾軍. 東漢中期以後,社會矛盾開始大量顯示出來. 朝廷上宦戚專權,政治黑暗,官吏貪殘,橫徵暴斂,敲詐勒索. 經濟上隨着豪強地主勢力地不斷壯大,土地兼併激烈進行,使大批農民失掉土地,或流離失所,人民負擔沉重,苦難日深,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 . 到了桓靈時期,羌亂導致國家財政逐漸枯竭,爲了維持朝廷的運轉和財政開支不得不經常減百官俸祿,借王侯租稅,以應付軍國急需;桓帝時期還一度公開地賣官鬻爵,大肆聚斂. 到了靈帝時期,更變本加厲,拼命搜刮. 他公佈賣官的價格,二千石二千萬,四百石四百萬. 甚至不同的對象也可以有不同的議價. 官吏一到任,就儘量搜刮民衆. 政府爲了多賣官,就經常調換官吏,甚至一個地方官,一個月內就調換幾個人. 爲了刮錢,靈帝還規定,郡國向大司農、少府上交各種租稅貢獻時,都要先抽一分交入宮中,謂之「導行錢」...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d2f0bc153e5cb7b4467ec217d3c9ef34 901f789e7c27e4ed4bff388e7971051a6d257c18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