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諦

ㄓㄣㄉㄧˋ

zhēn dì

解釋

真確的精義。愛的真諦在於付出,而非占有。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1.真實的意義。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三六齣:「想浮生矇昧,誰辨雄雌,問前生,難解紅蓮真諦。」

2.人名。南朝梁陳間高僧,本是西天竺優襌尼國人,應梁武帝的邀請,在大同元年(西元546年)到達中國,後在廣州刺史歐陽頠父子的支持下專心譯經,譯有《大乘唯識論》一卷、《攝大乘論》三卷、《中邊分別論》二卷、《阿毗達磨俱舍釋論》二二卷等,其中尤以《攝大乘論》影響最大,是南朝攝論學的依據,也是較有系統的介紹大乘瑜伽行派到中國的譯經家。

3.佛教用語。二諦之一。意為最究竟的真實。但佛教四派對此有不同的定義:一、毗婆沙宗說,事物雖已破滅或經理智分析後,心識依舊認為它是存在的,是為真諦;二、經部說,不待概念的賦予,其本身就已存在,而且經得起理智觀察的事物,是為真諦;三、唯識宗說,觀察實質的智慧所能覺察的對象,是為真諦;四、中觀宗說,在經驗世界中主客二元對立的狀態已經不存在,在這狀況下,直接現量所覺察的對象,是為真諦,也就是空性。《阿毗達磨俱舍釋論》卷一六:「若破無彼智,由智除餘爾,俗諦如瓶水,異此名真諦。」也稱為「第一義諦」。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真諦(परमार्थ Paramārtha,),音譯波羅瑪訶陀,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之一,其他三位是鳩摩羅什、玄奘和不空. 唐道宣《續高僧傳》卷一說他“景行澄明,器宇清肅,風神爽拔,悠然自遠. 羣藏廣部,罔不厝懷. 藝術異能,偏素諳練. 雖遵融佛理,而以通道知名. ……歷遊諸國,隨機利見. ” 西天竺優禪尼國人,出身婆羅門種姓. 少時博訪眾師,學通內外,尤精於大乘之說. 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傳人,主宗無相唯識學. 由於博覽羣書,精通佛理,立志周遊諸國,弘闡佛法,不畏艱險,先至扶南(今柬埔寨),後由梁武帝禮請來到中國,武帝太清二年(548年). 真諦三藏從西天竺(印度)抵達建業(南京),因遇侯景之亂,被迫逃難於蘇杭,後開始從事佛經翻譯事業,一生共翻譯76部315卷,其中以《攝大乘論》、《俱舍論》、《金七十論》等經最為著名. 晚年(562年)因感慨「弘法非時,有阻來意」,於是坐船欲西返印度,但卻被風浪所阻,又漂回廣州. 受刺史歐陽頠竭誠供養,智愷等人亦來皈依,由此繼續其翻譯、弘法事業. 真諦翻譯經典的特色,是一邊講學、一邊翻譯,譯述並進,並時常從事“義疏注記”. 史載他“循環辯釋,反...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e89eb381e201ac416f315c6a870f83af 8d9b85cfb4f9c30bc1b00d60982c0c0ee83b28fe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