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ì jǐn huán xiāng
身穿錦繡的衣服返回故鄉。形容人功成名就後榮歸故鄉。《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那廳上坐的,卻是李長者贅婿劉知遠,受了北京留守,衣錦還鄉也。」《儒林外史》第五○回:「儒生落魄,變成衣錦還鄉。」也作「衣錦故鄉」、「衣錦過鄉」、「衣錦榮歸」。
衣,音|ˋ,動詞,穿著的意思。「衣錦還鄉」指身穿錦繡的衣服返回故鄉。形容人功成名就後榮歸故鄉。#語出《梁書.卷九.柳慶遠列傳》。△「衣錦夜行」
#《梁書.卷九.柳慶遠列傳》柳慶遠字文和,河東解人也。……霸府建,以為太尉從事中郎。高祖受禪,遷散騎常侍、右衛將軍,加征虜將軍,封重安侯,食邑千戶。母憂去職,以本官起之,固辭不拜。天監二年,遷中領軍,改封雲杜侯。四年,出為使持節、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諸軍事、征虜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高祖餞於新亭,謂曰:「卿衣錦還鄉,朕無西顧之憂矣。」〔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南史.卷三八.柳元景列傳》
「衣錦還鄉」的「衣」作動詞,穿著的意思。「衣錦」指身著華美的衣服。錦繡華貴的衣服則是顯貴者的服飾,如《詩經.秦風.終南》:「君子至止,錦衣狐裘。」便是形容君王穿著錦衣狐裘,十分有威儀的樣子。後來在《漢書.卷三一.陳勝項籍傳》中,韓生勸項羽建都關中,項羽拒絕了,並回答:「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意思是說,一個人功成名就之後如果不回到故鄉,就好像穿著錦衣在夜裡行走,榮顯不為人知。所以「衣錦」即指功成名就之意。典源文中,傳主柳慶遠(西元458∼514),字文和,南朝梁河東解人。齊時為魏興太守、襄陽令。後蕭衍起兵,柳慶遠為之運籌帷幄,受到信任。建國後重用柳慶遠,封為雲杜侯,後累官至雍州刺史。河東為今山西境內,黃河以東之地,雍州則包括今陝西、甘肅的大部分及青海額濟納等地,柳慶遠要去雍州上任,途中必先經過家鄉,故高祖為柳慶遠餞別之時,說道:「你這次前往雍州上任,順便功成名就回到故鄉,而且西邊的疆域也因為有你鎮守,我從此沒有後顧之憂了。」後來「衣錦還鄉」被用來形容人功成名就後榮歸故鄉。
01.《梁書.卷九.柳慶遠列傳》:「卿衣錦還鄉,朕無西顧之憂矣。」(源)02.《周書.卷二八.史寧列傳》:「觀卿風表,終至富貴,我當使卿衣錦還鄉。」03.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今日衣錦還鄉,小姐的金冠霞帔都將著,若見呵,雙手索送過去。」04.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四折:「謝聖恩可憐,除小官衡州府判,著小官衣錦還鄉。」05.明.高明《琵琶記》第五齣:「但願得你名登高選,衣錦還鄉,教人作話傳。」06.《警世通言.卷六.俞仲舉題詩遇上皇》:「高才不遇,落魄堪傷。敕賜高官,衣錦還鄉。」07.《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我久不歸家了,況我落魄出來,今衣錦還鄉,也是好事;便到了家裡,再去鳳翔,不過遲得些日子,也不為礙。」08.《醒世姻緣傳》第一八回:「六七年不到家的人,一旦衣錦還鄉,那親戚看望,送禮接風,這是形容不盡,不必說起。」
【語義說明】形容人功成名就後榮歸故鄉。
【使用類別】用在「光榮回鄉」的表述上。
【例句】<01>衣錦還鄉是人生的得意事之一。<02>他離鄉奮鬥數年,如今終於衣錦還鄉。<03>衣錦還鄉是每個異鄉遊子的共同願望。<04>他從前飽受鄰人的譏諷、嘲笑,如今總算衣錦還鄉,可以揚眉吐氣了。<05>母親勉勵即將出外奮鬥的兒子要有志氣,希望他能衣錦還鄉,光耀門楣。<06>她到國外留學,經過四年苦讀,如今終於得到博士學位,可以高興地衣錦還鄉了!
項羽,名籍,字羽,以字行 ,楚國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人,秦朝末年西楚軍事家、政治家. 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七歲後隨叔父項梁遷吳中,秦末民變期間在會稽郡(今江蘇蘇州)起兵反秦,被楚後懷王封為魯公. 前207年鉅鹿之戰中,項羽統率楚軍五萬大破秦軍四十萬,決定秦朝覆亡之勢,秦朝最後一位君主子嬰自降為「秦王」,不再稱「皇帝」. 項羽起兵三年,即率領山東六國諸侯滅秦,分封天下,政由羽出,自封「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年僅二十五歲. 前206年,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項羽雖然彭城之戰(今江蘇徐州)大破劉邦,但項羽因分封矛盾引起各路諸侯紛紛反叛,且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最後反被劉邦所滅. 前202年,項羽在垓下之戰為劉邦指揮諸侯六十萬聯軍所敗,突圍至烏江後,自刎而死. 項羽被譽為中國歷史最爲勇猛的將領 ,史學家稱“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且在「霸王」一詞通常專指項羽 . 項羽是項燕之孫,歷代習武,項氏多人也是楚國將領. 項羽本人據載是目生重瞳 ,身長八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項羽少年時讀書輟學,學劍術也中途而廢....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04fcc7e110a80b35308b0fbab44206c5 | 7dd83ff323e89379019d3480c5a5ea4813f56a4c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