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宮醴泉銘

ㄐㄧㄡˇㄔㄥˊㄍㄨㄥㄌㄧˇㄑㄩㄢˊㄇㄧㄥˊ

jiǔ chéng gōng lǐ quán míng

解釋

唐朝碑文。魏徵撰文,歐陽詢書,楷體。貞觀六年(西元632年)立。碑載唐太宗在陝西省麟游縣九成宮避暑時,發現地泉之事。字體溫潤峭勁,為歐陽詢晚年得意之作。傳世拓本以明代李祺藏北宋拓本最善。簡稱為「九成宮」。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九成宮醴泉銘》被譽爲“天下第一銘” ,明代趙涵視為天下第一楷書,享有「楷書極則」的崇譽,也是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倍受後世推崇的楷書代表作之一. 《九成宮醴泉銘》為以直言諫君而聞名的宰相魏徵所撰,由歐陽詢書寫,加之當朝皇帝李世民“貞觀之治”被公認爲是知名的太平盛世,因此《九成宮醴泉銘》碑也被譽爲“三絕”碑 之一. 碑文中明確記載,貞觀六年(632年)春,太宗李世民在第一次駕幸麟遊九成宮消夏避暑,由於天旱少雨,人馬劇增,宮廷飲水困難. 4月16日這天,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在宮城內散步,走到宮城之西,“俯察厥土,微覺有潤,因而以杖導之,有泉隨而湧出,乃承以石檻,引爲一渠. 其清若鏡,味甘如醴 ……”,故立碑以記之. 《九成宮醴泉銘》主要內容簡介:唐貞觀五年(631年),太宗皇帝命令修復隋文帝之仁壽宮,在擴建後改名為九成宮. 第二年,太宗帝避暑來到九成宮,在遊覽宮中臺觀時,偶然發現有一清泉. 太宗帝萬分欣喜,便令魏徵撰文、歐陽詢書寫而立一石碑. 這便是《九成宮醴泉銘》. 此碑為楷書字體,全碑共24行,每行50個字,碑身與碑首相連一體,碑首刻有六條纏繞的螭龍,碑額 為篆書,分兩行題寫「九成宮...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22a29560621e67276a77fe41edc6fe56 727f27b49ce8d4b9c9af89e6ee4c12457f692ca0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