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

ㄍㄨㄢㄉㄨˋㄓㄢˋ

guān dù zhī zhàn

解釋

東漢獻帝建安五年(西元200),袁紹率軍攻打曹軍,曹操智勝袁紹,先後於白馬津(今河南省滑縣東北)、官渡(今湖南省中牟縣)、烏巢(今河南省封丘縣西)等地擊潰紹軍,史稱「官渡之戰」。官渡之戰前,原本紹強操弱的局勢,因此戰而逆轉,奠定日後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亦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之一。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 曹軍焚毀袁軍糧草,使得袁軍喪失鬥志,繼而擊潰袁軍主力. 此戰奠定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漢獻帝建安元年,曹操迎天子(即漢獻帝),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奉天子而徵四方”),威勢大增. 他先後擊敗呂布、袁術,佔據了兗州、徐州、司隸以及部分豫州、揚州壽春一帶. 漢獻帝建安四年(199年),袁紹最終戰勝公孫瓚,此時已據幽州、冀州、青州、幷州,結連烏桓,盡有黃河以北之地,意欲南向以爭天下. 這樣,曹操與袁紹決戰勢所難免 . 起初形勢紹強操弱. 袁紹已無後顧之憂,地廣人衆,可動員的兵力在十萬以上. 曹操則是四面受敵,除了河北的袁紹,關中諸將馬騰、韓遂等尚在觀望,南邊劉表、張繡不肯降服,江南孫策蠢蠢欲動,暫時依附的劉備也是貌合神離. 儘管如此,當時的一些有識之士,包括曹操的謀士荀彧、郭嘉,還在張繡麾下的賈詡,以及涼州從事楊阜,在綜合分析了曹、袁的優劣後,認爲袁紹外寬內忌,好謀無決,他們都看好曹操,認為局勢會漸漸有利於曹操. 漢獻帝建安三年(198年...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be85da299287c7eecd241da3aa53440b 5825f2c3d5a3e3540fe07fc92e6618c450c3125d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