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夷

ㄖㄤˊㄧˊ

ráng yí

解釋

排斥外夷。元.劉壎《隱居通議.卷二○.文章八》:「而薦紳先生方且雍雍然,峩峩然,交誦致知格物之微言,深贊攘夷復土之偉畫。」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尊王攘夷一詞源自春秋時代,“尊王攘夷”一詞最早見於《春秋》,本意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後來演化爲具備複雜含義的政治術語,特別是近代的日本,在中國、日本、朝鮮等歷史上發揮重要作用. 齊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向齊求救,齊桓公派兵救燕. 齊桓公二十五年(前661年),山戎攻打邢國,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齊桓公再次發兵攻打山戎以救邢國. 魯僖公四年(前656年),齊桓公率領諸侯進入楚國,質問楚國為何不按時向周天子進貢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導致祭祀大典無法及時進行,使得楚國承認自己的錯誤. 魯僖公九年(前651年),齊桓公召集各路諸侯召開葵丘之盟 ,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弒,抑兼併」. 周襄王派宰孔參加,並賜王室祭祀祖先的祭肉給齊桓公. 近代以來,魏源在其著作《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夷人」也是類似的概念得來. 在清兵入關時,朝鮮士人也有「尊王攘夷」之說法,所謂「王」,是指曾在日本豐臣秀吉攻打朝鮮時,幫助抵禦日本的中國明朝皇帝,「夷」即是「東夷」:「日本」. 日本幕府時代,為了鞏固幕府將軍的統治地位,幕府提倡朱熹...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543c7914a9c948acc7f6762bf394ba0f 574a0c20a4e1d392a7c74cfd62dcf0323d12aff8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