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然若揭

ㄌㄤˇㄖㄢˊㄖㄨㄛˋㄐㄧㄝ

lǎng rán ruò jiē

解釋

義參「昭然若揭」。見「昭然若揭」條。

典源

此處所列為「昭然若揭」之典源,提供參考。◎1《莊子.達生》有孫休者,踵門而詫子扁慶子曰:「休居鄉不見謂不脩,臨難不見謂不勇;然而田原不遇歲,事君不遇世,賓於鄉里,逐於州部,則胡罪乎天哉?休惡遇此命也?」扁子曰:「子獨不聞夫至人之自行邪?忘其肝膽,遺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无事之業,是謂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今汝飾知1>以驚愚,脩身以明汙2>,昭昭乎3>若揭4>日月而行也。汝得全而形軀,具而九竅,无中道夭於聾盲,跛蹇而比於人數,亦幸矣,又何暇乎天之怨哉!子往矣!」〔注解〕(1)飾知:裝作有智慧而弄巧欺人。飾,偽裝、假裝。知,音ㄓˋ,同「智」,智慧。(2)明汙:突顯他人的汙穢。(3)昭昭乎:明白顯著。(4)揭:高舉。◎2《莊子.山木》予嘗言不死之道。東海有鳥焉,其名曰意怠。其為鳥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援而飛,迫脅而棲;進不敢為前,退不敢為後;食不敢先嘗,必取其緒。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於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飾知以驚愚,脩身以明汙,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昭然若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子.達生》論述通達生命的真義,提出摒除各種外欲,讓心神寧寂,進而養神的方法。其中記述有個名叫孫休的人,有一次去拜訪他的老師扁慶子,才走進門就慨嘆不已地詢問:「我安居鄉里,不曾被人說過道德修養差;面臨危難時,也不曾被批評不勇敢。然而我的田地卻從未有過好收成,為國出力也沒有遇上聖明的國君,卻被鄉里所摒棄,被地方官所放逐。我到底有什麼地方得罪了老天,而遭遇如此的命運?」扁慶子說:「你不曾聽說過那些道德修養極高的人,他們忘卻自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縱放心靈於世俗之外,在不求建樹的環境中自由自在生活,這就是有所作為卻不自恃。像這樣處處標榜自我的作法,本來是很容易遭受傷害的,你如今把自己裝作很有智慧用以驚嚇眾人,用修養自己的方式來突顯他人的汙穢與低下,毫不掩飾地炫耀自己,就像高舉著太陽和月亮走路一般明顯而清楚。如今你得以保全身軀,不聾不跛地處於尋常人的行列中,已經是萬幸了,哪還有什麼閒暇抱怨上天呢?」典源又見《莊子.山木》。內容則是表述孔子困於陳、蔡之間時,大公任去慰問他,向他說明:或許是因為他賣弄聰明,去驚駭世俗的愚人;修身立德,去突顯別人的汙穢,光芒外露,就像日月一般往來人群之中,顯而易見,所以如今才無法免於被排斥的禍患。後來「昭然若揭」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含義或真相非常清楚,顯而易見。

書證

01.清.梁章鉅《浪跡續談.卷八.致劉玉坡督部韻珂書.附玉坡督部覆書》:「接讀手札,再三捧誦,仰見真情摯意,流露行間,不特我兄之襟懷,朗然若揭,即弟之前後衷曲,亦無不盡入鑑中。」

成語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c43d14de399effceccf85724bea08177 5470b2e223bf13cd95229a8dc04ee7533e0bf642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