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bǐ qiū
佛教上稱出家修行的男子。例這敦煌卷子上寫著:「大唐比丘」,作者想必是位出家人。 △和尚
佛教用語。為梵語Bhiksu的音譯。男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大寶積經》卷一:「譬如今世多聞比丘住阿蘭若,或聚落中。」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一折:「釋門大道要參修,開闡宗源老比丘。」也作「比邱」、「苾芻」。
比丘( भिक्षु,bhikkhu),佛教術語,又譯為苾芻、苾礇、碹芻、備芻、比呼、比庫,意譯為乞士、乞士男、除士、薰士、破煩惱、除饉、怖魔. 佛教受具足戒之後的男性出家眾,稱為比丘. 對應的女性出家眾稱為比丘尼),比丘與比丘尼合稱出家二眾,為佛教四眾、五眾或七眾之一. 漢地居民通常以和尚或沙門來作為比丘的通稱. 比丘是梵語之譯,其義有五種,其中“破惡(破煩惱)、怖魔、乞士”稱為“比丘三義”,另兩個意思是指“出家人”和“淨持戒”. 其中的“乞士”就是乞求的人. 在佛陀時代,出家人以解脫為志,專職從事心靈解脫,不事勞作,不作炊飲,以乞食爲生,但佛陀戒律亦規定乞不過七家,“上從如來乞法以練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資身” ,一心只為了修法證法解脫三界束縛. 《巴利律藏》將比丘分類成數種,「乞食名比丘,持缽行乞為比丘,穿破衣為比丘,有名無實的比丘,假冒的比丘,一來的比丘,三皈依受戒的比丘,聖賢的比丘,本質是比丘,有學的比丘,無學的比丘,依和合僧,白四羯摩,無異議通過受具,即此處所謂的比丘. 」 因未滿二十歲而未受具足戒的男性佛教僧侶稱為沙彌,只需受十戒;但在滿二十歲受具足戒之後,上座部比丘...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13bfdde8743fca393df64e846380f54c | 4cc8fe65ad987c14f52bd78ca456c8f59820bc36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