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bǐ qiū ní
佛教上稱出家修行的女子。例一位比丘尼站在街頭化緣,讓過往的行人隨喜布施。 △尼姑
佛教用語。女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梵語bhikṣuṇī的音譯。《大寶積經》卷一:「貪著美味,受比丘尼勸化飲食。」唐.韓愈〈登封縣尉盧殷墓誌〉:「隴西李氏,生男輒死,卒無子。女一人,學浮屠法,不嫁,為比丘尼云。」也譯作「苾蒭尼」。
比丘尼(भिक्षुणी,bhikkhunī),又譯為苾芻尼、比呼尼、除饉女、乞士女、沙門女,漢語稱尼師、師太、女尼,比丘尼則是指受過具足戒的佛教女性出家僧侶. 「尼」在梵語中是女性詞尾,比丘與比丘尼合稱出家二眾. 受沙彌尼十戒的稱為沙彌尼,受了式叉摩那戒者,稱為式叉尼,受具足戒者爲比丘尼. 華人民間把沙彌尼、式叉尼、比丘尼等一律統稱尼姑,但尼姑一詞可能被佛門中人被視為差別用語. 在佛教僧團中,第一位出家的比丘尼,是養育釋迦牟尼佛長大的姨母大愛道比丘尼 . 在釋迦佛陀時代,修行成就的比丘尼甚多,著名的有神通第一的蓮花色比丘尼. 印度傳統上對女性有歧視,但佛允許建立比丘尼僧團,讓印度女性有多一個選擇. 至部派佛教時期,阿育王派僧伽密多(Sanghamitta)比丘尼僧團遠渡斯里蘭卡,在錫蘭建立起上座部的比丘尼僧團. 後在公元435年,錫蘭派十一位比丘尼僧團前往當時的中國,為漢地的比丘尼授二部僧戒,漢傳佛教地區就有比丘尼戒傳承. 漢傳佛教地區的比丘尼戒,源自於上座佛教,分別由分別說部以及法藏部傳至中國,直到今日尚有傳承. 1996年,斯里蘭卡引韓國比丘尼僧團前往授戒. 第一位斯里蘭...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accd58637560eee4e6d26de0d1c31977 | 483f4572a552d42b21a775bc750cd596d2be5f1f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