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yóu zōng
植物名。棕櫚科油椰子屬,喬木。單幹直立,高達十至二十公尺,無刺。羽狀複葉長三至三公尺半,小葉線狀披針形,基部小葉縮短,針刺狀,葉總柄寬闊,基部邊緣具刺。雌雄兩花著生於不同花序上,雄花序穗狀,雌花序頭狀。果實卵圓形,成熟時呈黃赤色至紫黑色,中有一至三個種子,中果皮纖維質,含油分,壓榨所得之油稱椰子油,在蠟燭、肥皂製造上及工業上甚為重要。原產於西非洲。也稱為「油椰子」。
油棕(學名:Elaeis guineensis)又名非洲油棕、油棕櫚、油椰子,是棕櫚科油棕屬的一種,原產於西非,分佈範圍爲安哥拉至岡比亞的西非地區,被引入至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區;屬於產油經濟作物,主要用於生產棕櫚油(果肉榨取)及棕仁油(核仁榨取). 原生於西非及西南非,種名中「幾內亞」(Guinea)是指介於安哥拉與甘比亞間之地帶,而非現在使用幾內亞名稱之國家. 目前廣泛種植於馬達加斯加、斯里蘭卡、馬來西亞、蘇門答臘、中美洲、西印度羣島等地區. 野生非洲油棕樹爲單莖,高可達20米. 羽狀葉,開許多簇狀密生小花,花爲三萼三瓣. 果實在開花6個月後成熟,簇生於短枝上,單個果實呈卵圓狀,長約4釐米,成熟時爲黑色,基部爲紅色. 果肉和果核均含有大量油脂. 單株樹的產果量爲2至12簇不等,隨樹齡增長而逐年增加,每簇重15至25公斤. 原產於西非. 作為觀賞植物在1870年引入新加坡的植物園. 1911年開始在非洲商業栽培. 1917年開始在東南亞商業栽培. 至1954年,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棕櫚油產量已佔全世界的31.2%(由於油棕引入亞洲後果仁變小,因此果仁油產量只佔全...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62f9addd95325f72e783544099baa3d6 | 3f314c1254fa36c7f6db4f44b78204436ebff7f5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