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

ㄒㄩㄥㄋㄨˊ

xiōng nú

解釋

我國秦漢時北方的游牧民族。戰國時,分布於秦、趙、燕以北的地區。秦朝時,為大將軍蒙恬所敗而北徙。楚漢之際,統治大漠南北。東漢時,分為南、北二匈奴。南北朝後,匈奴之名不復見於中國史籍。匈奴是漢朝最大的外患。 △葷粥、葷允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中國秦漢時北方的游牧民族。夏朝時稱為「獯鬻」。周朝時稱為「獫狁」、「玁狁」。戰國時,分布於秦、趙、燕以北的地區。秦朝時,為大將軍蒙恬所敗而北徙。楚漢之際,統治大漠南北。東漢時,分為南、北二匈奴。南北朝後,匈奴之名不復見於中國史籍。也稱為「葷粥」、「葷允」、「獯戎」。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匈奴(上古漢語:*qʰoŋ.nˤa),是亞洲大陸北部的遊牧民族在漠北建立的部落聯盟國家,存在年代約在前4世紀年至48年,其後分裂爲西遷的北匈奴(48年—93年)和依附漢朝的南匈奴(48年—216年). 統治領域約略在現今蒙古國、西伯利亞南部、中亞與中國北部地區. 公元4至5世紀又陸續在中原和西域建立漢趙、北涼、胡夏、高昌北涼等政權. 匈奴是部落體制的國家,建立了一套尊卑分明的內外官制,分王庭、左方和右方三個轄區,分別由單于、左右賢王負責監理,各自在自己的分地遊牧而居,各有自己的軍官、文官 ,對領土也有強烈慾望 . 其王族為攣鞮氏,其領袖稱單于,其下轄各王,統領各部落,單于和諸王的皇后和妻子稱閼氏(匈奴實行一夫多妻制),在匈奴政治上有一定影響. 在歷史學界中有許多關於部落國家的假設,但是因為他們留給後世的資料不多,而且關於文獻的部分,事實上,因為當時是漢族才具有龐大的官僚系統負責紀錄,所以說保留到今天的資料,主要都是透過另一視角的漢族歷史學者撰寫的,匈奴具體的體制在研究中仍有爭議. 雖然匈奴是古代中原的北方大敵,但不是一直以來都很強盛,司馬遷的《史記》曾記載在頭曼和冒頓單于初期周邊情況...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f4cb4195df94ba5302883aba90afc08f 3af34c931e4d0f3842f3413c1e3cd7c9723a72c9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