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爾定律

ㄍㄜˊㄦˇㄉㄧㄥˋㄌㄩˋ

ēn gé ěr dìng lǜ

解釋

十九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所發現的定律。即當一個家庭的所得增加時,其用於食物的支出占所得的比例愈低。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恩格爾定律是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對消費結構的變化得出一個規律: 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的比例就越大,隨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比例則會下降. 推而廣之,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比例就越大,隨着國家的富裕,這個比例呈下降趨勢. 恩格爾定律的公式: :食物支出對總支出的比率(R1)=食物支出變動百分比÷總支出變動百分比 或 :食物支出對收入的比率(R2)=食物支出變動百分比÷收入變動百分比 R2又稱爲食物支出的收入彈性. 恩格爾定律是根據經驗數據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變量都是常數的前提下才適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佔比例的變動問題時,還應當考慮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飲食業和食物本身結構變化等因素都會影響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 只有達到相當高的平均食物消費水平時,收入的進一步增加纔不對食物支出發生重要的影響. *《經濟學-理論與實務》 4th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合著 ISBN 957-97490-3-5 * 恩格...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1fcca1480781841e956f33fb19438840 392f5f3ab74b3b887687f9bfc6ca153aa8f40703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