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

ㄇㄠˊㄉㄨㄣˋ

máo dùn

解釋

比喻言語行為自相牴觸。典出《韓非子.勢難》。自相矛盾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1.矛、盾,武器名,古代兩種功用不同的兵器。相傳有一人賣矛和盾,誇他的盾最堅固,任何東西都戳不破。後來又誇他的矛最銳利,什麼東西都能刺進去。一人問他若拿他的矛來刺他的盾會如何,他卻回答不出來。典出《韓非子.難勢》。後比喻言語行為自相抵觸。如:「自相矛盾」。也作「矛楯」。

2.理則學上指不可同為真,亦不可同為假的概念或命題。

相似詞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矛盾(Contradiction)是在兩個或更多陳述、想法或行動之間的不一致,存在差別. 在口語和辯證法中,矛盾有著同形式邏輯中完全不同的意義,口語中的矛盾強調兩事衝突. 漢語辭源出自《韓非子》中《難一》所述故事: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之. ”以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白話文大意為:有一位賣盾牌和賣矛的楚國人,他讚譽自己賣的盾牌說:“我的盾牌堅固無比,任何物件都無法刺穿它. ”又誇讚自己賣的矛說:“我的矛鋒利無比,於任何物件都可以刺穿. ”有人問他說:“用你的矛來試著刺你的盾,將會如何?”其人一句話都無法回應. 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能刺穿一切的矛,是不可以同時存在. 日本明治時代哲學家井上哲次郎首次翻譯西文中的“contradiction”爲“矛盾”. 邏輯學上,矛盾、自相矛盾或牴觸(contradiction)被更加特殊化的定義爲同時斷言一個命題和它的否定. 這個想法基於亞里士多德的無矛盾律,它聲稱「你不能同時聲稱某事物在同一方面既是又不是」....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56456bdcf8e8fad1fdfcf65d1ea54914 2b078f35f32ee3f6924dee2ba1fc00f29f5df744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