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

ㄓㄤ˙ㄗ

zhāng zi

解釋

動物名。一種哺乳動物。形體似鹿象而較小,背面黃褐色,腹白色。毛粗無角。產於長江流域、福建地區。其皮可以製皮革。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獐,亦作麞、麕,又名河麂、牙獐、水鹿,被認爲是最原始的鹿科動物,原產地在中國東部和朝鮮半島,其特色爲具有獠牙,無鹿角. 獐在臺灣已滅絕,只存在在遺址中 ; 中國境內則屬於瀕危動物,目前主要分佈在舟山羣島、洪澤湖、洞庭湖周邊等溼地. 1870年代被引入英國後,由於其牙齒外觀與歐式吸血鬼形象類似,獐又被英語國家人士迷信地稱作“吸血鬼鹿”(vampire deer). 獐是一種小型的鹿科動物. 四肢與脖子較長,後腿較前腿長,所以經常用兔子一般的跳躍方式前進. 耳朵短小而圓. 毛皮爲棕黃色,幼鹿毛色較成年鹿深,爲深棕色. 身長(包括頭部): 77 - 100 釐米 肩高: 45 - 55 釐米 尾長: 6 - 7.5 釐米 雄性平均體重: 11 - 14 公斤 雌性平均體重: 8 - 11 公斤 獐的獠牙是加長版的犬齒,雄性的獠牙較雌性的長平均長度約8釐米,雌性的獠牙平均長度爲0.5釐米左右. 獐和其他鹿科動物不同的是不論雌雄都終生不長鹿角. 雄性獐是領地性很強的動物,會用尿液和糞便來標記自己的領地. 當別的雄性入侵時,如果威脅無效領地內的雄獐會向對方發起進攻. 爭鬥中雙方都會...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cef1a41b19688a69c5ce9f1846164a70 29ec7efe581fa97445a08bcbf5a74a8c30578fcd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