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輸入法

ㄘㄤㄐㄧㄝˊㄕㄨㄖㄨˋㄈㄚˇ

cāng jié shū rù fǎ

解釋

倉頡輸入法是相當有效率的中文輸入法,此種方法利用英文拼字的觀念,巧妙的將每個中文字拆開來,然後歸納且編列出二十四個中文字母,並衍生出七十五個輔助字形,使得中文字形皆可以用二十四個中文字母,依一定的取碼規則而得到該字。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倉頡輸入法是一種常用的中文輸入法,由有「中文電腦之父」美譽的朱邦復先生於1976年創製. 初期 有正體中文版本,原名「形意檢字法」,用以解決電腦處理漢字的問題,包括漢字輸入、字形輸出、內碼儲存、漢字排序等. 朱邦復發明此輸入法時正值他為三軍大學發展中文通訊系統之際,時任三軍大學校長的蔣緯國為紀念上古時期倉頡造字的精神,乃於1978年將此輸入法重新定名為「倉頡輸入法」. 1982年,朱邦復登報公開放棄倉頡輸入法專利權,並且極力推動電腦的中文化. 現今大部分作業系統,甚至一些電子辭典皆附有倉頡輸入法,繁體中文鍵盤也大多印有倉頡輸入法的字根. 在繁體中文世界裡,倉頡輸入法是最為普及的形碼輸入法之一. 倉頡輸入法適用於多種平臺,主流的中文作業系統和大部分電子辭典均有內建. 一些字典、辭典或線上中文字典亦採用倉頡編碼作為檢索工具. 1973年春季,朱邦復返回臺灣後,欲改良中文打字機,鑽研中文檢索方式. 花了約三年時間,並且在研究後期得到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生沈紅蓮女士協助擔任助手,於1976年底發佈「形意檢字法」,最初使用52個中文字母作檢索字母,每個漢字分拆成3個字母的編碼. ...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2a353dc472f9d0de21376a82d61095e2 246ed2df0bccea6aa2d0b0db3a9964844a511d74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