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

ㄔㄤˊㄆㄧㄥˊㄓㄢˋ

cháng píng zhī zhàn

解釋

戰國時秦國在長平(今山西高平)大敗趙國的戰役。秦昭王四十五年(西元前262),秦攻趙,趙將廉頗堅守長平三年,秦不能勝。後趙中秦的反間計,改用趙括為將。秦將白起再用詐敗之計,誘殺括,活埋趙降卒四十餘萬。自此合縱瓦解,六國無力抗秦。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長平之戰是中國東周戰國時代秦國進攻趙國的大規模戰役,“三年而後決” (靳生禾、謝鴻喜認為為前期僵持對峙二年六個月,後期白熱戰六個月 ),在決戰時雙方都出動了傾國之師. 結果,秦軍戰勝趙軍,並且盡數坑殺投降趙軍. 長平之戰是為戰國形勢轉折點,經此一役,六國皆不再有力單獨對抗秦軍 ,四十年後,秦滅六國. 公元前263年,秦國白起攻下韓國南陽(今修武縣),絕太行羊腸道. 公元前262年(周赧王53年、秦昭襄王45年、趙孝成王4年),白起攻下韓國野王(今河南省沁陽),韓國上黨郡與國都新鄭的聯繫被斷絕 . 韓桓惠王懼怕秦軍兵鋒,決定主動將上黨郡獻給秦國,以息戰禍. 上黨郡守靳黈卻寧願死戰不願降秦. 韓王於是派馮亭接替上黨郡守遂行降秦事宜. 由於秦法嚴苛,韓人恐懼,故馮亭不願降秦,與其吏民謀議:「鄭道已絕,秦兵日進,韓不能應,不如以上黨歸趙. 趙受我,秦必攻之;趙被秦兵,必親韓;韓、趙爲一,則可以當秦矣. 」馮亭守三十日 ,同時遣使獻出上黨郡十七邑於趙國,曰:「韓不能守上黨,入之秦. 其吏民皆安於趙,不樂爲秦. 有城市邑十七,願再拜獻之大王!」趙孝成王問計,平陽君趙豹認為不可,秦服其勞而趙受...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adca449d963a83706d02ba2ae0037ecf 1f41f23da64b4e382b95e79e1cd14818ae6f86c9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