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pī pàn
評論判斷。例他一向留心時事,經常批判社會的種種不合理現象。
1.在公文上批示或判決。《三國演義》第五七回:「統手中批判,口中發落,耳內聽詞,曲直分明,並無分毫差錯。」
2.是非的判斷。哲學上有二義:一為對一種學說基本假設正確與否的判斷。二為對我們認識能力所能達到界限的判斷。
批判是一個方法論關於紀律化、系統化地對於寫作或口述的論說進行分析. 雖然批判通常被理解為找出錯誤和否定性的論斷, 但它可以包含優點的辨認,在哲學傳統中它同時代表一種力行懷疑的方法. 當代對於批判的概念已經很大程度地受啟蒙時代影響,透過他們對偏見和權威地批判,與他們擁護在宗教和政治權威的自主與解脫. 「批判」這個術語化用自法文,從古希臘文κριτική (kritikē)而來,意思是「判斷的官能」 也就是發覺人事物價值的能力. 哲學是批判性思想的應用,也是紀律化的實作去處理理論/實作的問題. 在哲學文本中,例如法律或學術,批判大多受影響於康德的使用,他的意思是:對於人類的有效性與容限或一組哲學聲稱的映照性檢驗. 這在現代哲學中被擴充去指涉一組系統化的探詢,去審問概念、理論、紀律的條件和後果;或是做為逼近或/且試圖去理解他們的有效性的限制. 「批判性的觀點」,在這個概念下是教條觀點的反義. 康德是這樣寫的: : 如果我們把一件事情當作是另一個客體觀念底下的事物,而這組成了某個原則去理解並決定它對此的一致性;那我們是教條式的去處理這個概念. 當我們僅是把它當作對於認知官能的參照,因而轉向...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05208c5e42e36b581ad7f47fcc7773a6 | 1e8c5ae4c96e79e984b9f9da297f521640896efd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