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共和國

ㄞˋㄕㄚㄋㄧˊㄧㄚˋㄍㄨㄥˋㄏㄜˊㄍㄨㄛˊ

ài shā ní yà gòng hé guó

解釋

Republic of Estonia

國名。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位於歐洲北部,北瀕芬蘭灣,東界俄羅斯,南界拉脫維亞,西瀕波羅的海,面積四萬五千二百一十五平方公里,人口約一百五十八萬。首都為塔林(Tallinn)。語言以愛沙尼亞語為主,信仰新教(Lutheran)。本為一獨立共和國,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前蘇聯併吞,成為其附庸國之一。西元一九九○年起,與其他二小國致力於脫離前蘇聯的獨立工作,並廢除共黨專政。但直至一九九一年八月才趁前蘇聯政變之際宣布獨立。幣制為克朗。簡稱為「愛沙尼亞」。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愛沙尼亞共和國(Eesti Vabariik),通稱愛沙尼亞(Eesti,),波羅的海國家之一,首都及全國最大城市爲塔林. 愛沙尼亞位於歐洲東北部,其國土由大陸部分和波羅的海中的2222個島嶼組成,西向波羅的海,北向芬蘭灣,東臨楚德湖,南面和東面分別同拉脫維亞和俄羅斯接壤,總面積45,227平方公里,爲溫帶大陸性溼潤氣候. 該國主體民族愛沙尼亞人屬於波羅的芬蘭人 . 該國目前是北歐理事會、歐洲聯盟、歐元區、申根區、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成員國,為世界高收入經濟體之一. 愛沙尼亞地區的史前先民是屬於的愛沙尼亞人. 至1227年,愛沙尼亞漸被丹麥和日耳曼人的利窩尼亞騎士團(持劍騎士團)征服,基督教因而進入. 自此以後,愛沙尼亞多次由北歐各列強統治,其中包括丹麥-挪威、瑞典帝國、波蘭立陶宛聯邦. 18世紀被俄羅斯沙皇國吞併,俄國十月革命之後獨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再次被蘇聯吞併. 1991年,愛沙尼亞再次恢復獨立. 愛沙尼亞的現代國名(Eesti)來源於古斯堪的納維亞人,他們稱那些住在東斯堪的納維亞的部族們爲esti. 在公元98年,塔西佗在他的著作《日耳曼尼...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e310bcb112b1d0d9524ccc0620119c36 1915be2d42caed906c10d55fc3773ccde4b8fcb9
什麼是雜湊